介福路街道办事处 唐庆
调研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治理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即在调研过程中过于重视“纸面功夫”忽略调研初心,调研破“纸面功夫”需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深化调查研究,切忌追求“纸面功夫”。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而调研报告则是这一过程的结晶和成果的展现。个别领导干部存在一种误解,他们将调研报告视为调查研究的目的与结果,忽视了调查研究与调研报告的关系。他们过分注重报告的形式和表面亮眼的效果,追求擅长写材料的“笔杆子”,却忽略了接地气的“泥腿子”和对真实情况的深入了解。这种偏离调查研究初衷的做法必将导致调研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其参考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二、调查研究应注重“泥土味”和“腿脚功夫”。
调查研究应当深入基层、贴近实际,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个别基层走访只是“蜻蜓点水”,局限于走定制路线、听专门讲解,而缺乏深入实地的调研,这将导致对真实情况的了解不深、不透。调研者应当注重“腿脚功夫”,多走村、进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基层的需求和困难。此外,也应该与普通民众进行亲切的交流,听取他们的真实诉求,而不仅仅是收集上级文件和资料。只有通过接地气的调查研究,才能收集到实质性的信息和“干货”,为调研报告提供充分支撑,使其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三、坚持实事求是,避免“秀才显身手”。
调查研究的核心是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和客观分析,而不是空洞的提问题和草率的建议。调研者应当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客观地反映问题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多角度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不能凭空臆测和主观猜测,而是应该以实际调研的数据和实证分析为基础,做到言之有据、事实可查。调研报告应该体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全面分析,提供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使其成为决策者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调研者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深度上,而不是仅仅追求调研报告的外在表现和形式。只有通过真实、客观、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使调研报告真正成为服务基层、解决问题的利器。
总结起来,要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应该深化调研工作,避免追求“纸面功夫”。调研者应注重“泥土味”和“腿脚功夫”,深入基层、贴近实际,真实了解问题;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只有这样,调研报告才能具备实际参考价值,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力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