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县认真落实基层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工作要求,精准制导班子分析研判、纪律专题教育、乡村发展需要等多个要素,关注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意愿,把思想纪律带了下去,更把基层心声带了上来,为优化班子功能,推动高质量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6月8日《四川组工网》)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做了很多工作,但群众依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对于这样的问题,基层干部当然有很多苦恼。干部付出了辛勤劳动,完成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群众不但不说好,反而喝倒彩,不买账,这是很尴尬的。笔者以为,基层干部的付出,群众不懂,作为干部自身起码应当有四重追问。
一问是否符合群众意愿。如果基层干部所做的,不是群众所急、所想、所盼的,群众不会满意。当前,基层干部所做的很多工作,更多的是来源于上级的工作安排部署,较少考虑群众的需求。这就使干部和群众之间往往难以找到利益上的共同点,难以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如: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内蒙古清水河县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但用地违规、资金不继,一场历时10年的造新城运动,结果是留下一堆烂尾楼。不把资金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而热衷造城,群众会满意吗?
二问工作做好没有。这些年,中央加大了惠农强农的支持力度,一批又一批民生工程在各地持续建设中。建成的水土保持项目、文化卫生项目等,对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由于监管不力,有的民生工程质量差,不能使用,或使用不久后就再难使用。这样的民生工程,徒有其名却形同虚设,群众对干部的工作也不会满意。
三问与群众是否有充分沟通。客观地讲,现在交通通讯较过去更发达了,但基层干部组织群众的手段和能力日渐弱化。大部分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弱幼小的人员,村社要召开一个代表会议都难。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征求群众意见普遍不充分,不到位。这就使有的工作开展起来,群众不了解、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基层干部可能花了大量精力开展工作,但群众并不认可。
四问工作作风怎样。基层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有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有的开展工作不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一有机会就吃拿卡要,甚至违法犯罪。有的村干部长期霸据一方,形成地方势力,在办理低保政策落实、救灾救济物资发送上独断专行、优亲厚友,村民往往怨声载道。这样的基层干部,有的也为群众做了一些工作,但群众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基层干部所做的工作,群众是否会满意,关键在是否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作决策、提思路、抓落实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关注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意愿,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基层干部的付出,群众才会懂。(江油市职业中学校 黄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