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6月16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盲盒经营活动是指经营者在事先不告知商品具体型号、款式或服务内容、提供方式的情况下,以消费者随机抽取的方式销售特定范围内商品的经营模式,包括互联网、实体店、自动贩卖机等销售形式。可以说,“盲盒经营”不仅拉动了经济消费,而且也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但近年来,在“万物皆可盲盒”的现实下,盲盒也出现了“越线”乱象,比如:天价盲盒、宠物盲盒的出现,让“盲盒经营”陷入了消费误区。加之,天价盲盒、宠物盲盒等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也导致许多未成年人成了“盲盒”消费大军,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消费认知,不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此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指引》,给盲盒经营“划红线”,这无疑对盲盒经营“合规化”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和指导意义。但笔者以为,盲盒经营不能止于“划红线”,关键还在于“守红线”。
首先,网络平台要做“把关者”,对经营者售卖的各种盲盒要严审核、严把关,绝不让“天价盲盒”“禁售盲盒”混入网络电商平台。
其次,快递公司应做“拦截者”,对电商通过快递公司售卖“宠物盲盒”行为,既要“拒收”,更要“举报”,让“宠物盲盒”发不出去。
其三,执法部门要做“打击者”,对逾越“红线”的盲盒经营行为,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该罚没的要罚没,该取缔经营资格的要取缔经营资格,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不敢轻易逾越盲盒经营“红线”。
同时,消费者也应做“举报者”。一旦发现商家有违规盲盒“禁售”行为,消费者应积极大胆地向公安、工商、消保委等职能部门检举揭发,让违规盲盒“禁售”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失去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
笔者相信,只要一手“划红线”,一手“守红线”,让盲盒经营不“越线”,才能真正让“盲盒经营”步入消费正轨,使之成为一种“合规化”的新消费模式,从而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消费享受和消费快乐。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