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近,粽子又到了销售旺季。今年是粽子产品实施包装“瘦身令”的首个端午节,粽子礼盒“瘦”了吗?(6月17日《北京日报》)
近年来,粽子礼盒“过度包装”一直饱受诟病。虽然每年呼吁粽子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简化包装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事实上,粽子礼盒“过度包装”现象依然存在。
众所周知,粽子礼盒“过度包装”弊端很多。一来增加了顾客购买的成本。明明一个礼盒内只有五六个粽子,算算成本顶多也就是二三十元,但经过“豪华”包装之后,一盒粽子少说也得上百元,多则上千元,弄得像“ 买盒子送粽子”。二来粽子过度包装与“绿色”“低碳”倡议格格不入。如今,快递业正积极倡导快递包装“瘦下来”“绿起来”,粽子包装也应“瘦下来”“绿起来”,这既是为环保作贡献,也是在节约资源。
如何让粽子礼盒“瘦下来”呢?笔者以为,除了倡导包装“瘦身”之外,还需多方发力。一方面,市场监管、消协等监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一旦发现过度包装行为,就应给予及时制止,从源头上遏制粽子礼盒“过度包装”行为。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恶意的“过度包装”行为,执法部门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罚的要处罚。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厂家和商家,不妨采取列入“黑名单”或“高额罚单”的处罚机制,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倒逼其切实履行契约,远离“过度包装”。
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行动起来,不妨多购买简装粽子,拒绝购买“豪华包装”的粽子,让“过度包装”的粽子因无人问津而失去市场。
此外,厂家和商家也应本着“节约资源,绿色至上”的包装理念,自觉远离“过度包装”,让粽子礼盒“瘦下来”“绿起来”,做到“轻装上架”。
相信,只要监管到位,执法从严,再加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转变,以及厂家和商家的理念转变,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粽子礼盒“过度包装”现象,从而让粽子真正“轻装上架”,回归食品属性。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