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年到志愿填报的时候,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的学校,发挥分数的最大价值,往往会“花钱买指导”,一些所谓的志愿指导公司、志愿指导导师,其实多数是“业外人士”,什么大数据分析高考志愿,什么名师填报经验丰富,最终不少家长是“花钱买了一场空”,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心理压力,还容易导致孩子与心仪的学校、适合的专业“失之交臂”“错过缘分”。(6月16日《现代金报》)
眼下,随着一年一度高考的结束,填报志愿便随之提上了日程,“如何填报好志愿”更是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的迫切心愿。为此,一些考生和家长便四处寻求志愿填报咨询和指导。正是因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有这样的迫切需求,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打着“志愿填报指导”的幌子忽悠、欺骗考生和家长。
据了解,这些所谓的“志愿填报指导”,其实就是不法分子事先预设好的一个“陷阱”。他们通常以虚假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假借咨询服务名义等欺骗方式,诱引考生和家长一步步掉入“志愿填报指导”陷阱,骗取高额回报。可见,“高价志愿填报指导”就是一个骗局。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范“花钱买指导”陷阱,还需“官方发力”。首先,教育部不妨通过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其二,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精心组织实施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比如: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并且积极运用有关互联网平台,组织高校开展线上高考咨询服务。其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妨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及时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以及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从而帮助考生和家长获取精准信息。
同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还应通过公布典型案例,分析虚假诈骗案例形式特点,进行以案警示,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严厉打击“高价志愿填报指导”不法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坚决铲除其生存土壤,让其失去立足之地,失去忽悠市场。
“填报志愿”也是一场高考。笔者衷心希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既要积极做好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工作,又要合力填平高考志愿填报“花钱买指导”陷阱,从而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顺利度过“填报志愿”这一关。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