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大理一村庄内男女订婚,女方仅收取男方36元礼金,引发网友热议。6月17日,当地回应:属于民族习俗,准备在全村推广。(6月18日极目新闻)
据报道,这个村名叫桑岭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6月17日上午,桑岭村的几位村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36元的订婚礼金是村里回族群众的习俗,当地其他民族群众家中订婚的礼金大概需要几万元。
另据桑岭村党总支书记马碧海介绍,桑岭村回族群众一直有36元彩礼金的传统,以前是36银圆,新中国成立以后是36元人民币,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金也一度上涨。近年来,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又恢复了36元彩礼金的标准。
一直以来,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青年男女订婚或结婚时,男方都要拿“彩礼金”给女方,以表示对女方的重视和尊重。在很多地方,订婚或结婚送“彩礼金”已成为一种婚礼“礼俗”。
但近年来,随着婚礼规格、排场的“水涨船高”,“彩礼金”也随之“大涨价”,少的三五万,多的十多万,甚至几十万。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往往被这“高价彩礼”压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更有甚者,有的家庭就因为这些“高价彩礼”而“因婚致贫”。可以说,“高价彩礼”已成为一种庸俗的“礼俗”。
而桑岭村的“36元彩礼金”婚俗,这无疑为移风易俗注入了一股文明新风。一方面,彩礼金只收36元,人人都付得起,人人都没有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而言,就不会因为“高价彩礼”而娶不起妻,结不起婚。另一方面,彩礼金只收36元,这样的婚俗显然更纯粹、更有情,避免婚俗“低俗化”“庸俗化”。可以说,“36元彩礼金”这样的婚俗,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各地借鉴和大力推广。
近年来,为了遏制“高价彩礼”,多地为彩礼“限高”,这无疑值得肯定。但像桑岭村“36元彩礼金”这样的婚俗,无疑更具肯定价值和意义。希望各地不妨多多借鉴和推广桑岭村“36元彩礼金”这样的新婚俗,多些“移风易俗”,少些“高价彩礼”,从而让婚俗变得更纯粹、更有情。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