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依然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守住乡土人情、留住乡风民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点、难点所在,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待以诚心、恒心、静心。
常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情怀,待村民以“诚心”。实现乡村振兴,做到治理有效,关键在村民。当代干部要善于俯下身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院坝里头,时时拉家常、话农事,和村民打成一片,把心连在一起。要保持同频共振,主动向村民学习播种、插秧、晒谷,系统学习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知识,由内而外把自己当做农民,使自己回归“工农阶级”,真正明白什么是乡村,什么是乡村振兴。要坚持公平公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客观公正处理邻里矛盾、生产纠纷,不凭主观臆想、不以个人偏好,以公正为主,兼顾人情的方式,使村民信服。
常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补短板以“恒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等短板依旧存在,是乡村振兴路上绕不开的拦路虎、绊脚石。补短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用十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来打下扎实的根基。船到中游浪更急,在短期无法成功的情况下,压力会越来越大、迷茫会越来越多。越是困难,越要直面困境、勇解难题,越过泥泞,会发现一片坦途。
常持“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定力,谋发展以“静心”。彼之蜜糖汝之砒霜,机会和陷阱一体两面,难以区分。谋发展,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足调研文章,充分发挥“土特产”优势,找准一条匹配度高、科学可操作的道路,切忌盲目式、从众式发展。同时,乡村力量不足,外来力量有限,试错成本高,发展更需谨慎,更需瞄准时机。政策和市场是发展的风向标,要时时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找准发展大势,明确适合路径,乘势而起、借势而为。(陈宝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