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山城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典礼当天突遇大雨,为了让学生们少淋雨,校长付子堂发表致辞时把原本准备的3500字讲稿内容总结成了两个知识点——“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练”。付子堂校长讲完致辞只用了15秒钟。(6月22日《澎湃新闻》)
眼下,正值毕业季,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各校正纷纷举办毕业典礼。可以说,毕业典礼既是学生某个阶段学业完成的一个“标志”,更是学校留给学生的“最后一课”。因而,各校对举办毕业典礼向来十分重视,从场地布置、时间敲定、领导安排,内容确定等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安排。这么做,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给毕业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据了解,一般一场毕业典礼,往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里面既有校长和其他领导的致辞,又有学生代表,甚至是家长代表的发言。有的为了把毕业典礼办得隆重一些,还往往安排了好几个表演节目,以烘托毕业典礼的热烈氛围。由此可见,一场毕业典礼要想“简单”还真“不可能”。
此次,西南政法大学在举办毕业典礼时突遇大雨,为了让学生少淋雨, 校长把原本准备的3500字讲稿,缩短为15秒的致辞,被学生们称之为“暖心的毕业典礼”。笔者以为,“暖心的毕业典礼”不仅仅是因为“突遇大雨”的缘故,而是校长对学生“师之大爱”的一种体现,是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诠释。
反观有些学校,“师爱”十分欠缺。不是吗?有的学校在操场上举办大型集会活动,不是让学生坐着,而是让学生站着,且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而领导们却端坐主席台,悠哉悠哉。有的学校在大热天举办集会活动,学生们个个被晒得满头大汗,而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却在观礼台上的阴暗处“避太阳”。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冒雨举办集会活动,不让学生撑雨伞,竟美其名曰是“磨砺意志”,而领导们却个个撑着雨伞,在“观赏”学生们冒雨“磨砺意志”。凡此种种,说明了我们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把学生放在“心中”,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机器人”而已。
其实,一场集会、一场毕业典礼,都能真实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人文管理理念。“暖心的毕业典礼”就是因为学校的管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上,时时处处以关爱学生为重,以学生至上为重。试想,如果学校只考虑一场毕业典礼的隆重程度和仪式感上,而忽视了学生因突遇大雨被淋雨,或许这场毕业典礼就不会成为“暖心的毕业典礼”了。可见,“暖心的毕业典礼”不仅仅是“突遇大雨”的产物,而是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产物,更是“师之大爱”的产物。
但愿“校长15秒致辞”这样的毕业典礼不妨多些,多些,再多些。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