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利用各地的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比如说,云南哈尼族群众开垦梯田,推进森林修复,打造了“森林在山上,梯田在山下,村寨在期间”的生态模式,探索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发展路子,打造出梯田鸭、梯田鱼和梯田红米等精细加工产物,形成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赢得竞争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一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素养,大到购买新能源汽车,小到不使用一次性垃圾袋,以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倒逼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弘扬塞罕坝精神,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建设生态文明,完善绿色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既是理念也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才能捧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这些都是要写入历史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杨明桃 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