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我们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永不停歇的思想自觉和使命责任。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中国文化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一直是党不断求索的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写到,“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华民族是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近代的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正是此时,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党拯救了民族于危亡,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问题作为时代总体性问题的有机构成存在着,也激发着中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善于抓住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古老的中华文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党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正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法治、民主、公平、安全、正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地上,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枝繁叶茂。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要科学运用唯物史观判断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让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继续焕发生机。
四川省遂宁市拦江中学 任兰兰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