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初歇,天晴好,气温不断升高,雪糕销量持续走高。去年“雪糕刺客”横行,很多市民被高昂的价格“刺伤”,时隔一年,“雪糕刺客”还存在吗?6月27日,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冰柜产品都进行了明码标价,且价格已回归主流,“雪糕刺客”基本消失。(6月30日《来宾晚刊》)
“雪糕刺客”指的是那些隐藏在广大雪糕里面,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雪糕,但当你拿去付钱的时候会用它的价格刺你一剑的雪糕。
炎炎夏日,经常去冷饮商店购买雪糕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打开冰柜,各式各样的雪糕应有尽有,但这些雪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明码标价。消费者往往是事先挑选好,再去收银处付钱。但由于这些雪糕中暗藏“天价雪糕”,因而,很多消费者不慎被“刺伤”。
众所周知,经营者推出“雪糕刺客”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也破坏了正常的冷饮市场。可以说,“雪糕刺客”是一种赤裸裸的价格欺诈行为。
2022年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该规定提及: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雪糕刺客”无疑就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因此,笔者以为,防范“雪糕刺客”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监管部门要严督查。市场监管、消保委、物价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将雪糕价格监管纳入日常监管中,持续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规范雪糕等冷饮食品的市场价格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次,执法部门要严处罚。相关执法部门一旦发现雪糕存在价格“刺客”行为,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让无良经营者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明码标价,据实销售。
其三,消费者要学会维权。消费者在购买雪糕时,如果遭遇“价格刺客”,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而任凭无良经营者肆无忌惮地推出“雪糕刺客”。
此外,经营者应本着“诚信经营,明码标价”的经营理念,既让雪糕的价格亲民化、平民化,又让雪糕的价格回归主流、回归理性,不再让雪糕屡屡充当价格“刺客”,刺伤广大消费者。
相信,只要监管部门严督查、执法部门严处罚,再辅以消费者的维权和经营者的诚信,就一定能有效防范“雪糕刺客”,从而既让“雪糕刺客”入市无门,又让雪糕真正回归饮料属性。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