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正式入伏,不少市民来到杭州四牌楼防空洞避暑纳凉。四牌楼防空洞纳凉点内不仅配备桌椅、读本手册、防暑药、饮用水等,还通电、通手机信号、通免费无线网络,成为炎炎夏日里市民休闲好去处。(7月12日《工人日报》)
眼下,正值炎炎夏日,全国多地处于高温“炙烤模式”,这对于广大市民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烤”验。
于是,一些市民纷纷选择去商场、图书馆、体育馆、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避暑纳凉。但由于人员众多,加之,很多人只避暑纳凉,不购物、不看书、不锻炼、不乘地铁,因而,对商场、图书馆、体育馆、地铁站的影响不小。
如何让市民有一个更好的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笔者以为,此次杭州四牌楼防空洞开放成为市民的“纳凉点”,这无疑契合了民生需求。一方面,防空洞里的温度比户外低很多,把防空洞当成“纳凉点”,显然是“用对了地方”。另一方面,防空洞属于战时避难点,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如果偌大的防空洞不对市民开放,关而不用,无形之中就会成为一种资源浪费。可见,把防空洞当成“纳凉点”,既是资源最大化的一种利用,也是对广大市民的一种高温关怀。同时,这也彰显了城市有爱,体现了民生温度。
虽然开放防空洞成为“纳凉点”,相关部门需提供座椅、读本手册、防暑药、饮用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免费无线网络等设备或设施,而且还需安排专人管理,但这与广大市民的“纳凉需求”相比,显然是非常值得的。笔者以为,防空洞成为“纳凉点”是一种多赢之举,值得点赞,更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城市的纳凉点也是民生的“温度计”。笔者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够多些“市民视角”,多些“高温关怀”,不妨把防空洞开放成为“纳凉点”,从而既“清凉”一群人,更“温暖”一座城。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