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推进新时代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的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要求各地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加快形成梯次分明、各有侧重、比翼齐飞的人才布局,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有力人才支撑。(7月8日《四川组工网》)
表面上按部就班,实际却失去内在的进取心,这是真正值得忧虑的地方。没有一点敢于担当的闯劲儿恐怕难有作为,甚至会陷入不进则退的尴尬。
等不起,其实是干部担当的一个重要心理支点。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一定程度上就在于看不到这种紧迫感。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该自己决策、拍板的事统统“踢皮球”;有的是利益驱动型,随着潜规则被打破、利益链条被斩断,动辄以要走程序为挡箭牌,干事慢腾腾……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一事当前,勇于担当者,不会总在掂量现实条件成不成熟,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去补不足。有位干部说得好,每一级党组织都是党的事业的作战单元,任务就是执行党的政策,为党赢取民心,这就是党员干部担事儿的出发点、立足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担当是干事的必要条件,担当的意义就是创造条件,而不是坐等条件成熟,直到万事俱备才愿意伸伸手。当前,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改革也进入触动利益的深水区,没有一点敢于担当的闯劲儿恐怕难有作为,甚至会陷入不进则退的尴尬。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担当是为政情怀,更是一种执政能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领导干部为党为民担当,更需要有深刻理解并准确执行政策的能力,以及调动群众、说服群众、理解群众的工作能力……没有这些配套的能力保障,担当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招人反感。从PX项目到垃圾焚烧场等建设,都是顺应发展、利在社会的事情,却经常中途夭折,甚至引发对抗情绪,究其根源,与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政策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当前,全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对党员干部而言,直面现实考验,补齐自己的短板,带着责任感去学习,及时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从容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才是最应该有的担当意识。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关键是制定和完善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下包袱,同时对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及事后问责,让心存懈怠的干部不敢混日子。以人民利益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才能形成不避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江油市职业中学校 黄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