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医卫界别委员来到宁波市中原小学,为暑托班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口腔、眼部保健课。委员们利用生动翔实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解口腔、眼卫生的重要性,并现场为孩子们检测视力,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保护口腔和眼睛健康。(7月15日《宁波日报》)
眼下,随着一年一度暑假模式的开启,各地各种“暑托班”也随之开班。“暑托班”的开设,不仅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好去处,而且也帮助“上班族”家长解决了“带娃难”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无论于孩子来说,还是于家长而言,“暑托班”既是一个福音,也是一种福利。
但据了解,往年各地开设的各种暑托班,却有些“变味跑调”,远离了“托”的本义,不是补习文化课,就是组织竞赛辅导,致使暑假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结果,导致很多孩子“怕”进暑托班,很多孩子往往是被父母“逼”着不得不进了暑托班。
前几天,浙江省教育厅专门下发了通知,明确各中小学(含普通高中)不得以夏令营等任何名目举办文化补习班、培优班、提高班等,不得以暑假托管的名义开展文化课补习、培优等。这说明,还有学校,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利用暑托班等形式进行变相集体补课或变相收费补课。
众所周知,开设“暑托班”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上班族家长暑期孩子没人看管的难题,既让孩子“有去处”,又让家长安心上班,安心工作,避免“一心牵挂两头”。而暑托班的上课内容也应“远离”课本知识的补习,或培优知识的传授,应多些趣味性、课外性方面知识的传授和辅导。比如:此次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医卫界别委员在暑托班里,专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口腔、眼部保健课。这样的保健课不但让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保健知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保护口腔和眼睛健康,而且也因为这种课堂的新颖性、趣味性,让孩子们感觉暑托班有乐趣而待得住。
因此,笔者以为,开设暑托班的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工会、社区,应多在暑托班“上什么课”“学什么东西”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妨多开设一些保健、急救、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课,既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急救技能、安全常识,又让孩子们在暑托班里过得愉快、玩得开心。笔者以为,这才是孩子们“最想要”的暑托班。
让“暑托班”回归“托”的本义吧!这既是家长们的希望,更是孩子们的期盼。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