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巢湖学院在官网发布《致歉声明》称,该校2023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在印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审查不严,导致部分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时间“9月6日”错误印刷为“9月6月”,给新生和家长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校方表示,尽力弥补由此造成的影响,立即为录取通知书印刷有误的新生邮寄新的录取通知书。(8月7日澎湃新闻)
巢湖学院2023级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时间“9月6日”,却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审查不严,而错误地印刷为“9月6月”,表面上看,这点“小错误”不值一提,改过来就是了。但笔者以为,“录取通知书出现错字”,则恰恰暴露了高校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
众所周知,对于高校来说,录取通知书是展示大学、宣传大学的一个窗口,而对于新生而言,录取通知书则是辛勤、汗水付出之后的一份收获和喜悦。可见,无论于高校,还是于学生,录取通知书都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对于这样一份有如此重要、有如此意义的录取通知书,竟然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审查不严而“出现错字”,这显然不是“一改了之”就可以完事的。
俗话说:“凡事都可小中见大。”巢湖学院“录取通知书出现错字”,这恰恰说明了该校工作的不严谨,态度的不认真。试想,如果学校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这份于学校、于学生都重要而有意义的“录取通知书”,那么就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要知道,这份录取通知书上的字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个字,如果在草拟、编辑、校对、排版等环节,相关人员能够仔细一点、认真一点、上心一点,都会发现其中的错误。但事实上,就是因为相关人员在每个环节的不仔细、不认真、不上心,而犯下了一个本不该犯下的“低级错误”。
据报道,类似“录取通知书出现错字”这样的案例并非只是个案。比如,去年8月,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把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错印成了“报道”;同样在去年8月,河南郑州的黄河科技学院把录取通知书上的“notice”错印为“notict”。这说明,“不上心”的高校还真的不少。
可喜的是,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巢湖学院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第一时间致歉,并表示会尽力弥补由此造成的影响,立即为录取通知书印刷有误的新生邮寄新的录取通知书。相信,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巢湖学院一定会在今后的每一项工作上“更仔细”“更认真”“更上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笔者衷心希望每一所高校,包括其它学校,都能从“录取通知书出现错字”这件小事上,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狠抓内部管理,做细做实每一件事关学生的大小事,从而树立“好形象”,赢得“好口碑”。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