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以来,赴云南游客快速增加,“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等旅游市场乱象有所抬头。记者日前从2023年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云南将统筹协调全省各级各部门执法力量,重拳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加强旅游市场整治工作。(8月3日《工人日报》)
众所周知,“不合理低价游”是指导游利用游客贪图便宜的心理,低价揽客,而后通过欺骗、强制购物等手段非法获利的旅游项目。
近年来,各地“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丛生,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顽疾,饱受游客诟病。许多游客,尤其是老年游客,在遭遇“不合理低价游”被骗之后,才知道“低价游”实质上是“购物游”“骗钱游”。但由于绝大部分游客在遭遇“不合理低价游”欺骗之后,往往自认倒霉,既不维权,也不举报,致使一些黑导游更加有恃无恐,导致“成了低价游”乱象屡禁难止。
虽然国家文旅局,包括各地文旅部门,曾多次发布警示,提醒游客谨慎对待“低价游”,但各地“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依然难以杜绝,“黑导游”扣押游客身份证、不购物就辱骂游客、不购物就不给房卡等屡有发生,不仅使游客的出游体验大打折扣,而且也严重损毁了当地的旅游形象。
笔者以为,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亟待“法律亮剑”。首先,立法要尽快。旅游法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不妨把重心放在打击强制交易和非法获利上,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旅游市场,规避“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其次,监管要到位。监管部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织密监督网,对那些违法违规的旅游经营者绝不姑息,露头就打,以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其三,处罚要跟进。对黑导游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
同时,要增强游客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消费理性。一旦发现遭遇“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既要理直气壮地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旅游权益不受损害。当然,还需不断加强对导游的诚信和自律教育,促使导游做到诚信经营,自觉远离“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
笔者相信,只要“法律亮剑”,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就一定能有效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乱象,给游客营造一个健康、有序、良性的旅游消费环境。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