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起底了广东省东莞市一处注水牛窝点。在东莞市厚街镇七姐妹山附近,牛贩子为牟取暴利,每日屠宰前将牛拉到此处进行注水,以增加牛的重量。据涉事食品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和上述窝点的牛贩子已合作有两年,这些被注水的牛肉主要销往东莞、深圳等地的市场。9月6日,东莞市委市政府发布通报表示,目前涉事活牛供应商李某等5名人员现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并暂停东莞市食品有限公司南城分公司活牛屠宰业务。(9月6日《澎湃新闻》)
据报道,此事中曝光的画面显示:工人将牛拴在铁架上后,将一根约两米长的黑色硬管直接插入牛嘴,再接上另一根软管往里注水,每头牛要注水2分钟左右,注水时,牛会前后踱步挣扎,嘴角不断有白沫吐出,有的牛不配合,吐出水管,工人会强行把水管塞入牛嘴,继续灌水……如此“暴力”的活牛灌水画面,无不让人对这些即将被送往屠宰场宰杀的活牛顿生怜悯之情。
众所周知,“活牛灌水”就是给牛肉变相注水,其目的就是一旦活牛被宰杀之后,牛肉中因含有大量的水分,而增加了牛肉的总重量,从而达到牟利的目的。可以说,不法牛贩子“活牛灌水”之举,不仅是对活牛的一种残忍虐待,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消费欺诈。
据了解,“活牛灌水”除了存在消费欺诈之外,也存有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据专业人士指出,活牛被注水后,肉的风味和口感都会变差,且牛贩子在给牛注水时,基本都不会给水消毒,水中的病菌等生物会污染牛肉,并加快牛肉的腐蚀。可见,“活牛灌水”危害多多,理应严惩重处。
因此,笔者以为,打击“活牛灌水”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监管部门要发力。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全方位、全链条地对每一头待宰杀的活牛进行严格检查,防止“灌水牛”进入屠宰场。其次,执法部门要发力。相关执法部门一旦发现“活牛灌水”违法行为,就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妨通过高额罚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机制,让无良牛贩子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法律代价”,倒逼牛贩子不敢贸然“活牛灌水”违法行为。其三,检疫部门要发力。相关检疫部门应严格把好检疫关,除了把好动物防疫检疫、取样之外,还应严格把好活牛是否存在“灌水”现象,切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让“灌水”活牛蒙混过关,进入屠宰场,导致“注水牛肉”混入市场,坑害广大消费者。
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人”举报制度,不妨通过内部人“吹哨”的方式,及时揭穿“活牛灌水”违法行为,从而让牛贩子“活牛灌水”不法行为无处遁形。
笔者相信,只要监管、执法、检疫等部门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再辅以“内部人”举报制度,就一定能有效打击牛贩子“活牛灌水”的不法行为,从而让“活牛灌水”不法行为不再屡屡发生。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