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举行2023年上半年度重要情况通报会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专题问政会,100多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参加,现场“麻辣”问政,政府部门负责人诚恳回答。这些“麻辣味”十足的提问中,有一条是:“企业有时一个月要接受10多次检查,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9月4日《宁波日报》)
一家企业一个月要迎接10多次各种检查,这让企业“情何以堪”?笔者以为,“一个月10多次检查”,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扰企”行为。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涉企检查十分密集、非常频繁,既有企业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等常规检查,又有企业生产安全、企业产品质量等突击检查。而且,在时间上,也没有固定模式,往往是“想哪天来就哪天来”,“想检查几次就检查几次”,这让很多企业常年忙于接待,疲于应付,使得企业无法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发展上。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可以说,这种密集而频繁的涉企检查也是一种“过度检查”。
按说,对于检查部门来说,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检查,这也是出于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一种态度,尤其是安全检查,更是体现对员工的生命安全负责。但凡事都应有个“度”,如果过于密集、过于频繁地对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势必会让企业分心,给企业增负。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打折扣”。
据报道,为了倡导“无事不扰企业”的工作机制,多地推出了“企业宁静日”制度,其目的就是避免“过度检查”,避免因“扰企”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推行“企业宁静日”,不仅切切实实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把重心放在经营发展上,而且也让检查部门走出了“过度检查”的怪圈。同时,这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次有益尝试。因而,此举深受企业的广泛好评。
笔者衷心希望各地不妨多多学习和借鉴推行“企业宁静日”的好做法,多些“企业视角”,多些“服务企业”,少些“一个月10多次检查”这样的“扰企”行为,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舒心、安宁的营商环境,从而助力企业潜心管理,安心生产,把重心放在经营发展上,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