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9月1日,也是集中上交暑假作业的日子,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又开始了一场连夜补作业的“战斗”。不同于以往的是,这届“10后”小学生的暑假作业,不少需要“全家成员齐上阵”。(9月4日中国新闻网)
据来自山西的安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暑假,家里五口人都在为二年级学生小涵的作业焦头烂额。拍视频、做PPT、做打写单……各科的作业五花八门,什么形式都有。如:语文、英语、数学作业,一般有要求朗读课文、解释题目时,拍摄、上传视频。安女士提到,刚开始做这项作业时常出错,一录就是一个小时,实际拍摄下来也就一分钟左右。还有一项作业是做阅读分享PPT。“孩子根本不会做PPT”,对此,安女士表示很无奈,只能一点点引导着小涵说,再由家人制作PPT。据了解,安女士的“遭遇”只是诸多家长中的一个。
按说,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个人自主完成。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竟成了“家长作业”。不是吗?有的老师给学生布置手工制作作业,结果学生“做不了”,只好“逼”着家长代为“制作”。有的老师给学生布置偏难的奥数题,结果孩子“做不来”,只好“逼”着家长一起帮忙“完成”……加之,一些孩子由于怕家庭作业没有完成而被老师“批”,结果在家长面前又哭又闹,家长“扭不过”孩子,而不得不“代劳”做家庭作业。在众多的家庭作业中,类似由家长“代劳”的现象比比皆是,“家庭作业”俨然成了“家长作业”。
笔者以为,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无论是学业上的书面作业,还是实践性的动手作业,都应以“量力”为前提。就拿手工制作作业来说,教师在布置之前,应该测算一下,学生能否独立完成?难度大不大?是否符合学生的动手能力范畴?如果经过测算,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的,且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那这样的作业就完全可以布置下去。相反,如果经过测算,绝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可能需要家长的帮忙才能完成的,那这样的作业还是不要布置为好。否则,这样的家庭作业很有可能被异化为“费家长”的作业,从而给家长增添负担。
其实,早在2019年7月初,教育部就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暑假期间,教师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此举,无疑是对暑假作业的一种“定位”,更是谨防暑假作业成为“费家长”作业的一种“提醒”和“纠偏”。
眼下,暑假虽然已过,但老师还会给孩子布置各种家庭作业。笔者衷心希望我们的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之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份“作业”适合学生吗?会不会因学生完不成而成为“费家长”的作业?笔者相信,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在布置“作业”之前多些这样的“自问”,那么,就一定能避免“家庭作业”成为“家长作业”,从而确保不让学生的家庭作业“费”了家长。
总之,一句话,别给孩子布置“费家长”的作业。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