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河畔,成都双流彭镇岷江村满地金黄,正是水稻的收获季节。9月15日,岷江村的稻田里来了80余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们成为“小农人”。家长们说,与农事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到成都近郊的农田“走走看看”,已经成为一种有意义的遛娃新方式。(9月17日《成都商报》)
遥想小时候,身为农家子弟的我们,有谁不会做种田、割稻等农活呢?记得自己小的时候,老家每年要种早晚两季稻子,尤其是割早稻的时候正逢学校放暑假,所以帮助父母割稻子是常有的事。每逢周末也经常帮助父母到田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通过亲身做过一些诸如种田、割稻、种菜、挖番薯等农活,使我们从小就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使我们懂得如何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可以说,小时候当“小农人”的经历,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笔拿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财富。
可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人参加过类似种田、割稻、种菜等等之类的农活,有的压根就不知道每天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不是有“米是从米袋里倒出来的”“小麦当韭菜”等等这样的笑话吗?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裕生活,有的父母生怕孩子生活上过得不如意、受委屈,因而从不让孩子沾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别提让孩子做些诸如种田、割稻、种菜等等之类的重活、粗活。如此之举,其实是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懒惰恶习,也使孩子产生了厌农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将来显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眼下,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便是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整天忙碌于“第三学期”里,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要让孩子当一回“小农人”,到田地里去体验“做农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行为”。
因此,笔者以为,此次成都不少家长带孩子到农田里割稻子,让孩子当了一回“小农人”,这无疑值得点赞,更值得每一位家长的效仿。因为,让孩子当一回“小农人”,这既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意志上的磨炼。同时,这也是为人父母者给予孩子的一种真爱。尤其是,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期待让孩子当一回“小农人”能成为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一种共识,并积极去尝试、去实践,从而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