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个别地方采取“限制人才流动”的方式留才,舍不得放人才走,形成了看似“一片祥和”的稳定“假象”。留才,有“舍”才有“得”,只有做好“舍”字文章,才能得“才”所愿。
舍得“放”,方能以尊重换忠诚。“限制人才流动”“硬留”人才,看似是招“妙棋”,其实后患无穷,既可能让想来的人才退而却步,也会伤了本地人才的心。留才就要敬才,要以对人才的尊重换取人才的驻留。尊重人才的选择。“强扭的瓜不甜”,对服务期满、符合调动条件的人才,用人单位和组织部门要支持其调动,“舍得”放其走,不能“横空”出“新政”延长服务期限或各部门相互推诿加以阻挠,要以放“一个人”稳“一片心”。尊重人才的特点。
不能把适合招商引资的人才留在办公室里“端茶递水”,不能把所有人才都当“笔杆子”来练,“技能人才”舍不得送到一线去解决问题,“高端人才”舍不得放到创新岗位去研发创造,这样既是对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人才的慢性“毒杀”,要“舍得”将人才放到适合他的岗位去历练成长,让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找到留下的意义。尊重人才的需求。一些人才有提升学历、外出培训提能的需求,但一些地方领导以提升学历占据周末加班时间、外出培训耽误本职工作为由,直接拒绝或以“工作不能耽误”让其衡量。这种是只顾当下而不谋长远的做法。人才只有与时俱进方能“勇立潮头”。要想尽办法创造条件支持人才学,也要充分信任人才能平衡好学习与工作,支持他们大胆去学。
舍得“用”,方能以机会换机遇。“限制人才流动”不如让人才“甘心”留下。为人才提供“称心如意”的用武之地,让人才找到“存在感”、找到价值和舞台,推动人才“百花齐放”,以此来强发展“底气”、迎发展机遇。舍得“放下去”用。一些部门对人才过分保护,不愿意让他们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锻炼,结果人才变成了没有实践经验的“空中楼阁”才,缺乏群众感情和服务意识。要推动人才下基层锻炼、下重点领域工作、下困难地区任职,使人才能够在实践中丰富才干、提高水平、锤炼品格,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找到“牵绊”。舍得“送出去”用。
一些部门手里握着一个人才,就像握着个“宝贝疙瘩”般,爱不释手,结果人才变成了没有视野和经验的“井底之蛙”才,缺乏协调和合作能力。要推动人才交流轮岗、跨区域任职、跨系统工作,使人才能够在不同的地域和部门拓宽视野、增加经验、学习借鉴,增强协调配合和团队合作能力。舍得“提上来”用。一些部门对高端人才“盯着看”,对基层人才却“没空看”,结果人才变成了没有机会和激励的“埋没”才,导致人才“寒心”,谋发了离开的心思。要打通基层人才向上路径,搭建基层人才成长阶梯,为基层人才提供更多晋升和发展机会,使基层人才能够在重要岗位和领域展示才华,增强事业感和归属感。
舍得“奖”,方能以激励换效能。“限制人才流动”不如给人才实实在在的奖励,让他们获得感满满,舍不得走。这就需要在怎么奖、奖多少上多谋划。注重“物质精神”结合奖。一些地方因财政吃紧,对人才的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对想通过获得政府给与的荣誉牌匾来提升企业影响力的企业人才,精神奖励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对想求得更多资金来延续壮大项目的科技团队,精神奖励则有些让他们“勉为其难”。“再穷不能苦人才”,要因时因事因人合理选择奖励方式。注重“因才设奖”分类奖。
一些地方评价人才,就仅仅停留在“优秀”两字,哪方面优秀,因为什么而优秀,属于什么层级方面的优秀,只有评奖部门自己才知道。要根据人才类型和等级,分层分类设置奖项,突出人才专业性、贡献值。注重“与时俱进”舍得奖。一些地方奖励人才“抠抠搜搜”“扭扭妮妮”,奖励标准“稳如泰山”十年不变,奖励比例止步50%不敢再调,让满怀期待领奖的人才“黯然神伤”。要打破惯例,以激励为导向,给与人才合理的福利和奖励,让人才感受到荣誉和成就。针对科研人才等具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更要舍得奖、大大方方奖。
四川遂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黄 琴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