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之重任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是的,在新时代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尤应直挂云帆,树立远大理想,以奋斗之我,乘长风,破巨浪。
“志立则学思而从之,故才日益而从明日盛,或有富有;志之笃,则其从其职,以不倦而日新”王夫之如是说。理想是我们人生中的灯塔,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看啊,在武汉抗疫的战场上,一幅幅崭新的面貌跃然于九州大地之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零零后们以昂扬的姿态与青春的活力与病魔做着殊死搏斗,那一封封远别家乡的“请战书”是作为青年一代的他们对“奋斗青春”最为美好的诠释!二零年毕业中学生对于医学专业节节攀高的志愿报录率更是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已将个人之小我理想融入家国之大我前途的最美证明,在新时代,享受更加优渥物质环境的我们,更应接过前辈的衣钵,避开峒与学鸠的阙笑,立鸿鹄之志,无所畏惧,砥砺前行。
持伟大理想的火把固然重要,但点燃火把的热情与毅力则更应抱有。张华曾说:“一个人一天也不能没有理想,但凭侥幸,怕吃苦,没有真才实学,再好的理想也实现不了”。诚然,再好的理想如果缺少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即便夜夜仰望星空也必然一无所成。而宋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先生则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坚持理想之可贵。“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的欧阳修从小由母亲教养长大,在母亲的影响下,年少的欧阳修已饱读诗书并立下辅佐朝政,一心为国的鸿图伟志。而他的科举生涯是艰辛坎坷的,他曾参加两次科举考试却均遭落榜,24岁再战科考终于以第14名的排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但命运却并未迎来转机,因为被贬职的范仲淹等人分辩一事触怒朝廷,因而遭到降职,成为夷陵县令。后在新政被打压之下出知滁州。至此欧阳修的仕途可谓失意,但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却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在州做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并进入担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他的文风对后代颇有影响,而所授学子无数,其中不少成为了文坛名士。纵观欧阳修一生随仕途不顺,但却始终心系家国,靠着个人的不断奋斗最终名垂千古,成为一代文豪。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在新时代,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更应站在时代的浪尖,以己之理想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攥稿人:陈传志 南泉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