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长篇通讯《不光是让我弟回去上学》,新华网、新浪网、中国网、中新网、财经头条等多家媒体转载。
《不光是让我弟回去上学》报道了廖小龙劝服因网瘾辍学的弟弟廖小冬返校求学,并一路鼓励陪伴,助其考上大学,走上人生正轨的故事。故事里,廖家兄弟还建立网络群组,帮助有相似情况的家庭引导教育孩子。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瘾少年,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当好引路人。”
社会应发挥好监管保障作用。未成年人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成长已经离不开网络这片土壤。《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多管齐下、全民参与,净化网络空间、严格执法监管、加强技术加持,共同护佑孩子成长。农村地区更应增设专职工作小组,特别关注留守孩童的网络安全。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监管巡查力度,做到零容忍,杜绝青少年沉迷网吧、游戏厅。各级政府要落实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政策,加强监管,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享有同城待遇,鼓励农民工让孩子随迁入学。
学校教育要压实自身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战场。学校教育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青少年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引导、教育。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学校要落实留守儿童周末结对帮扶任务,确保留守学生监管不出现空档期。学校教育还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还可以利用家长群、家长会等,向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防范孩子产生网瘾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最大支持配合。
家庭教育要确保做好自身的基础作用。孩子沉迷网络,缺少陪伴、关爱不当是根源。家长应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重视孩子的成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尽可能更多地陪伴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培养孩子拥有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家长应积极地和老师沟通,熟悉孩子情况,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社会、学校、家庭都义不容辞。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中心小学校 蒋永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