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反诈主题电影《孤注一掷》的热映,将电信网络诈骗再次拉回了人们的视野中心,据统计,截止2022年,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到达10.67亿,而遭遇过诈骗的有1.7亿,相当于每六个网民之中就有一个被骗过。
公安机关年年反诈宣传,甚至都将宣传标语印在了鸡蛋上,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被骗呢?电影里面的说法是:人都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诈骗分子深知人性的贪婪,明白人性的弱点,把受害者“不劳而获、幻想天降横财”的心理轻松拿捏,这种贪欲与诈骗的相互关系就好比猎物与猎人,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从“高薪”陷阱到“内幕消息”,现实中的诈骗手法五花八门,在各种诱惑面前,让人不自觉地失去理智。电信网络诈骗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种对我国反诈工作挑战较大的犯罪手段,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难免会有人放松警惕,而且犯罪的源头在境外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者由于科技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也在跟随时代“更新换代”。这样的现象令人不禁反思: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不被自己的欲望所蒙蔽。
一要强化宣传,突出“人防”。万骗不离钱,预防实不难,反诈工作重在跑赢套路,一次直抵人心的体验,要胜过一百次浮于表面的说教。一方面,宣传人员要不止于贴标语、知识讲座这类常态的反诈宣传,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到最容易被骗的群体中开展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取材于上万起真实案例的《孤注一掷》,引发观众强烈反响,也在启示我们,反诈宣传既要形式创新,也要内容“走心”,争取让人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贵阳推出反诈“唤醒室”,湖州探索反诈“剧本杀”,这样的沉浸式反诈可圈可点。
二要加强监管,突出“技防”。针对诈骗集团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特点,推出反制平台,“用魔法打败魔法”。具体来说,一是加强行业监管源头治理。建立健全行业安全评估和准入制度,严格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加强互联网行业监管,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用户三级责任制;二是建立对涉诈网站、APP及诈骗电话、诈骗短消息处置机制,强化预警劝阻,不断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及时发现潜在受害群众,采取劝阻措施;三是严厉打击,形成高压震慑。要严厉打击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电信诈骗的上游犯罪,从源头上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的“黑色产业链”。 (唐永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