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女童被恶狗咬伤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在传统农业社会里,狗的功能以看家护院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狗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人类社会生活。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宠物饲养中养狗占比超过50%。然而猛犬伤人事件频发,反映出现代化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漏洞,也一次次提醒着我们“文明养犬”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它涉及到公共安全、环境卫生等多方面问题。处理好狗与人的关系,严格规范“文明养犬”行为,是构建和谐、文明、法治社会的必需。
“文明养犬”,须强化法治建设。恶犬的饲养和管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加强相关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当加大对养犬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相关法规条例的配套建设,推行更严格的养犬登记制度,明确养犬程序、加强犬只监管、加大养犬约束力,理清责任主体、治理主体,落实各方责任,做到依法养犬、依法管理。对于不规范的养犬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加大违法违规成本,用树典型的方式,来达到普及“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效果。
“文明养犬”,须强化公众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提高养犬者的责任意识和养犬环境的安全性,定期给犬只接种疫苗和体检,约束宠物犬只的攻击行为,如戴上口罩,牵好牵引绳,或者寻求专业的训练帮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不文明养犬行为主动监督、主动举报,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刘诗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