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种高速传播往往伴随着一些负面现象,比如地域歧视和网络欺凌。近期,河南这个位于中国中部的省份,不幸成为了地域黑的焦点,大量关于河南的“地域黑”短视频、段子在网络泛滥,俨然成了一场狂欢,需重视。
一是河南“地域黑”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地域黑似乎愈发严重,尤其是河南成为了地域黑的主要对象。地域偏见是地域黑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和方言。由于这些差异,人们可能对其他地方的人产生一些偏见,有时甚至表现为歧视。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食,但也因某些偏见,成为了地域黑的对象。中国各地的文化传统各异,导致人们对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误解或者不满。这种文化差异有时会被夸大,从而加剧地域黑现象。有时,一些媒体可能会在报道中夸大地域问题,或者用负面的词汇来描述某一地区,从而影响公众的看法。这种负面引导也可能助长地域黑现象。如,在百度搜索平台输入关键词“地域黑”加“河南”,搜索结果达21200000个,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二是自媒体给“地域黑”火上浇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地域黑现象在网络上蔓延得更快、更广,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地域黑现象传播的主要场所。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相对匿名地发布信息,这使得地域黑现象的传播变得更容易。匿名性降低了用户在发布攻击性言论时的责任感,因此一些人更容易发表冒犯性言论。一些网络红人或自媒体人为了吸引关注,可能会制造争议或发布攻击性言论,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地域黑。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域黑现象的传播。一旦某一地域黑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传播,它可能会迅速蔓延,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操作,迅速积累更多的关注度,从而变成一场网络狂欢。如,近期,在抖音平台“河南周口抢玉米”等“地域黑”标题频上热搜,输入关键词“河南”也会推送大量含有地域歧视的短视频。
三是“地域黑”影响恶劣影响团结。地域黑现象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因地域黑言论而感到受伤,产生情感上的痛苦和心理创伤。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地域黑现象加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社会分裂,这种分裂可能会妨碍国家团结和社会和谐。地域黑现象的传播破坏了网络文明,使网络空间充斥着仇恨和攻击性言论,影响了公众的网络体验。如,在抖音“海报新闻”视频号中一条《河南周口一玉米种植基地被五百余人哄抢?当地乡政府回应:是捡拾》的短视频,点赞量达2.1万,转发5000余次,评论10000余条,其中评论充斥河南人与其他省份的大量“骂战”。(八弓镇邰礼辉)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