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深刻理解“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忠心向党、真心为民、尽心履职、恒心干事,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推动党的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也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基石。近年来,网络上频频报道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表面看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的体现,究其根源还是党性锤炼不够、对党不忠诚。绝对忠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则来源于深入系统的学习。要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为民服务。回顾新时代十年的辉煌历程,人民至上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职责所在、使用所系。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倾听呼声、真情关心疾苦,自觉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对社情民意心中有数,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具体工作中依靠群众,把与群众的交流对话当成自己的日常工作,把为群众纾难解困当成自己的职责,真正从群众角度去考虑,摸清群众急难愁盼的堵点难点。谋划工作问计于民,查找问题听民意见,具体举措向民请教,确保决策适应人民期待,政策回应人民关切,制度符合人民利益,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结合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和整顿工作作风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牢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要深入开展“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下大力气解决“慢、粗、虚”问题,实现工作节奏由慢向快转变、工作态度由粗向细转变、工作成效由虚向实转变,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作者:陈昌远 贵州省三穗县良上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