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体制内生存法则”走红,迎合了职场人的工作需求,对于应届生或者职场小白,刚进入职场,在逐渐剥离学生身份和适应职场打工人角色的过渡期,需要恶补知识的空白,重新养成新的角色习惯,做好角色转换,改变以前形成学生角色状态下的思维习惯、作息安排习惯、人际交往习惯等等,防止在职场受阻、碰壁情况发生,是对自我要求,向上生长的体现,但当下网络盛行“体制内生产法则”,大多是自媒体摆拍的段子,复制粘贴的文案,原创性不足,实用性不高,甚至会误导别人。因此,要想适应职场,不仅仅是更新知识储备还要从思维习惯的转变,根据个人优缺点,针对性去扬长避短,主动接受改变。
主动筛选信息,摆脱信息茧房。这个信息爆炸和算法主导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太懂”我们了。你关注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相关信息就会有针对性地推荐给你。大数据时代信息鱼龙混杂,我们的眼睛、大脑每天都会被数千万条来自五湖四海、内容迥异的信息抢夺。非自愿性的接受信息,成为这个时代人类注意力的主要落脚点。我们看似站在信息潮流之中,实则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匮乏,甚至包括我们的思想,都深深地受限其中。因此,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检索有效信息。带着目的去寻找信息,利用好互联网,这样会减少被诱惑的情况。对于学习者开展资源内和跨资源的任务信息决策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识别需求信息、定位信息源、评估信息源、提取信息源信息、理解和组织信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所要解决的任务等。除此之外,大胆“破圈”,多检索多元化的知识,接触新鲜的思想,尝试新鲜事物,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扩宽视野,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从被动到主动,完成思维习惯转换。对于学生来说,进入职场是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开始。在学校,应该学习什么课程都是被提前设计和规定好了的;具体在什么时间上什么课,完全听从学校的安排,所有的精力和心思只放在学好知识本身即可,按部就班跟随节奏进行下去,一个学期基本可以轻松渡过。但到了职场却完全相反,考核每个人能力的,是个人目标。领导可能只会跟你说我们这个月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哪几个方面由你负责。但这些活要怎么干、中间牵涉到哪些流程和部门、具体执行周期如何安排,所有问题都需要由你自己主动思考、规划、协调。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难以适应职场的高压力、快节奏,说到底其实就是未能完成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思维习惯导致的。因此,主动去统筹协调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主动去了解工作纪律、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把职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个人单打独斗,到团结合作。职场不是课堂,更不是考场。职场中个人的实力固然重要,但你会发现,职场中总会有些并不是你十分擅长,甚至在学校里根本没教过的难题。这时候,绝不能一个人蛮干苦干,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团结合作,才能让工作运行事半功倍。同时,合作从以个人喜好为准转为以工作需求为准。在职场里,你就代表着部门的形象,要以部门的标准来为工作;需要合作完成工作或某个项目的跨部门同事,不管个人对他有什么意见,需要合作的时候,还是要花时间反复找他沟通,并随时督促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有时候更要学会向上管理,跟领导沟通,不断花时间跟上级同步信息,在沟通中,达到让领导理解并支持你的工作的效果。在以分工为基础的职场里,你光做好自己的事,最终不一定能有你想要的结果,只有不再以个人喜好决定跟谁合作,才算完成对人际交往习惯的转变,做一个专业的职场人。(撰稿人:刘洋 职务:桐林镇党政办工作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