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在广东打拼6年多的女青年何娇娇回到家乡举行婚礼。婚礼前一天,相识多年好友于莺颖帮忙装饰卧室,送来一台全自动揉面压面一体机,为表足心意,还送去500元礼金红包。但是何娇娇一家婉拒了于莺颖的礼金,在他们的嘱咐下,于莺颖卸下心理负担,轻松地参加了宴席。“真正体会到了‘不以礼金论情谊’的感觉。”她说。
如今,“份子钱”是备受青年关注的话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发现,年轻一代对“份子钱”的看法不一。有人因份子钱产生心理和财力负担,有人因“对方收过份子钱却不回礼”而烦恼,还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不合理的份子钱说“不”,提出一些新观念、新做法。一是人情世故习俗的约束。中青报调查显示,93.2%的受访青年在随份子上有负担,29.1%男性受访青年认为主要是人情负担的比例更高。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需要随份子的地方非常多。不仅好友结婚要随礼,同事生孩子、办满月酒同样要随礼,虽然每次的礼金不算多,但累加起来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他们时常感觉到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如果关系一般的同事发了请柬,不参加难以维持友好的工作氛围,去参加的话大多情况又只能选择微笑保持沉默,心情上感觉很不自在。因此时常会在去与不去之间纠结,让人在经济上和心理上感受到双重压力。
二是生活消费日益提高。随着大家生活水平和对婚宴档次的要求逐渐提高,份子钱也水涨船高,让不少年轻人感受到了压力。有些人送礼时还普遍存在攀比心理,会随一些有寓意的数字,还会根据礼钱的多少来判断其他人的情况。十来年前百元的份子钱是比较有面子的,但现在可能得几百元甚至更多,才觉得拿得出手。而且份子钱不随则已,要随就要达到大家公认合适的标准,所以份子钱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交往除了有强关系,还有弱关系,关系越强,交往越深,就越容易用比较高的金额来彰显关系的亲密性,而弱关系虽然紧密度不高,但无限扩大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三是成为敛财工具。如今份子钱早就变味了,对于部分人来说操办酒席已经成为了赚钱的新方法,虽然明令规定除了婚丧嫁娶外很多酒席不能办,如升学宴、满月酒、寿星宴、房子酒等等,但是还是会有人办,还存在一年办好几次。每到节假日明明是休息时间能够让人能够重新出发,可是各种婚礼喜宴纷至沓来,不仅考验个人时间管理能力,对钱包同样是一次考验。明明一年到头来收入就那么多结果吃酒席就要花一大半。
建议:一是依托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宣传教育阵地,政府宣传部门制作小视频、口诀、漫画等教育题材,在网络上宣传正确的文明新风倡导政策,让群众个个知晓,抵制乱办酒席、天价酒席的不良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具体到各村,当地村委会组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村干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带头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遵守者”,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简办婚丧事宜。(撰稿人:吴宗越 职务:桐林镇党政办工作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