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被“圈养”现象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接连发表评论,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多地学校纷纷出台措施,保障课间十分钟学生自由活动。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不应只是“一阵风”。
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被“圈养”,由来已久。从学校层面讲,当安全问题成为一道红线,拥有一票否决权时,课间十分钟、郊游、野炊、放风筝这些父辈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都从孩子的世界消失了。学校、老师紧绷安全这根弦,多一事自然不如少一事,课间十分钟“圈养”学生也就理所当然了。再有,“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社会价值评价导致学校在生存压力竞争中,过分强调成绩,为了成绩,形成了社会、主管部门、家长加压学校,学校加压教师,老师加压学生的层层加压模式,课间十分钟被挤占也就在所难免了。从教师层面讲,面对职称晋升、学校考核、个人声誉等多方面压力,面对家长要求责难,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发扬“钉子精神”,时间能挤就挤一挤,能占就占一占,一个学科老师做了,其他学科老师怎能示弱?面对老师们的“齐心协力”,课间十分钟被挤占也就常态化了。从家庭层面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当孩子正式入学,对孩子成绩的期待就超过了对孩子健康的要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对孩子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习习惯、专注力、记忆力等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而一味追求孩子的分数,也迫使孩子只得挤占休息时间。当然,如若孩子在校出现安全问题,过分追责,无理取闹、过度索赔是绝大多数家庭的操作模式。家庭给孩子、老师、学校的巨大压力,也是课间十分钟被挤占的帮手。
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课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休息、与同学社交互动、锻炼身体等机会,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习效果、减少静坐、预防近视、肥胖等。课间十分钟不能被挤占,我们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不挤占课间十分钟不是跟“风”行动。从社会层面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毒瘤应该从我们的评价体制中废除。在法制法规建设上,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当学生在校园中发生受伤等情况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厘清各方责任。健全中小学生保险机制,为学生保驾护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明察暗访,走进学校,走到现场,确保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自由玩乐。从学校层面讲,应细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争取各方力量支持,为学生提供安全、充足的活动硬件设施。学校评价考核机制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对教师不做“唯分数”捆绑,坚决摒弃“考得好”就一美遮百丑的做法。从教师层面讲,老师应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才是衡量教育教学的根本标尺。老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艺,打造高效课堂,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老师要把课间十分钟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融洽师生关系,也让自己的身心获得短暂的放松。从家庭层面讲,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身心健康,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能力。面对偶然事件,家长依法有理有据维护权益,不撒泼耍赖,不漫天索赔。从学生层面讲,学生应知晓《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习安全知识,做安全健康有益身心的活动。学习上也要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安排作息。
孩子喜欢学校生活,孩子幸福快乐、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检验学校教育的第一标尺。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留给孩子自由快乐成长的一方舞台,我们任重而道远。
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中心小学校 范又文 蒋 永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