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的农田里,红薯长势喜人。查看农作物长势、询问群众有无需求,普潮村村干部袁某某在田间地头奔波着。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热情似火的村干部一年前才挨过处分。一年前,袁某某因违反廉洁纪律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面对袁某某的心态变化,江阳区纪委监委坚决不予放弃。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很快来到普潮村,对她进行回访谈心。(11月12日《四川组工网》)
近年来,一些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冒头,虽然事后相关处理被撤销,却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中央之所以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为的是把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担当对应统一起来。然而现实中“好经却被念歪”,少数地方和部门为了完成年度问责目标,搞起凑数式问责,把问责泛化、扩大化;有的在实施问责过程中避重就轻,“看人下菜式”问责拿基层干部的小错误小问题“开刀”;有的在推进工作中手法单一、方法简单粗暴,不分青红皂白、不论具体是非的“一刀切”问责……凡此种种,不仅偏离了问责制度的初衷,更让基层干部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问责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对什么该问责、什么不该问责,各级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几年前,“上班喝牛奶被问责”引发网友热议。一份问责通知单显示,湖南某开发园区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上班喝牛奶,被园区纪工委暗访时查到,随后该人员收到了一份问责通知单。基层干部反映最突出、舆论最为反感的,正是这种问责的随意性。事实上,问责什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都以列举方式明确了具体情形。既要严肃问责,也要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必须对照党纪条例,分清楚、把握好,对该问责的问责,对达不到问责程度的问题,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对于那些根本算不上问题的,更不能动辄挥舞问责大棒,伤害同志们的感情和积极性。
问责泛化、简单化的问题,表面上是工作方法问题,根源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对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问责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我们为什么要问责”“我们该问责什么”“我们该怎样问责”,面对问责不适当给基层带来的困扰,各级必须认真思考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这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应该说,我们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对失职失责行为进行追求,并不是要和干部过不去,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把问责当做“万能钥匙”,干什么工作都要靠问责来推动;有的把问责当做敷衍塞责的“护身符”,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人背锅;有的把问责当做领导能力和领导方式的“遮羞布”,动辄下指标、靠走量来彰显积极作为。如此一来,不仅起不到“问责一个、教育一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标,反而严重破坏基层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江油市职业中学校 黄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