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凉山一乡镇统一下发的《人居环境罚款标准》不仅管入户和院坝,还管到了卫生间、厨房到客厅、卧室,不达标就罚款,不叠被子、不洗碗块也要罚款。工作人员回应说,虽然当地脱贫了,但因为有些人家人居环境差,担心他们病从口入,这个罚款标准也是有个约束,象征性的收取10块,20块。但罚在他家用在他家,比如说,罚3块给他买把扫帚,罚10块给他买个盆,就是为了把环境能够搞好。(11月14日 九派新闻)
从面子到里子,从外到内,制定罚款标准之详细,此乡镇的领导班子真是人之龙凤,有想出此标准的卧龙,就有配套敢去实施的凤雏。且不说罚款依据、罚款标准根据的是哪条国法,这样的罚款何来的震慑力和说服力?手伸的太长,行政权力显然越界。看似出发点是为村民着想,但掐指一算仍旧摆脱不了为了政绩、为了考核、为了面子的嫌疑。建设美丽乡村从来不是靠罚款罚出来的,人居环境也好,群众精神面貌也罢,他们的焕然一新是由内而外的,也是潜移默化的,不是靠强制手段一蹴而就的。
对当地来说,眼下更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发展上,脱贫之后怎么去激活当地的经济活力,怎么让老百姓富起来,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赚到钱。相比给老百姓的家庭生活定这么细的规范,更需要好好规范当地政府的管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彻底脱贫,首先要有一个敢担当创新的“父母官”,但思想上犯了懒政,只会“以罚代管”的领导班子显然是不合适的。“以罚代管”只会适得其反,不但导致行政管理的简单化和粗暴化,也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国家也强调要严查以罚代管、过罚失当,要对违反法定权限、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采取其他方式规范管理的罚款事项做到应减尽减,地方政府不能将罚款作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政府的手也不能伸得过长。
政府需要优化行政管理手段,用合理合法合适的手段去达成行政管理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政民双赢。在这次事件中如果没有罚款,而是对卫生达标的住户给予物质奖励,那么既能调动积极性又能在脱贫上锦上添花,这样效果会更好。政府部门要摒弃懒政思维,杜绝罚款了事的管理手段,要转化为民服务的思维,做好人民的公仆,政府越勤政,干群关系才会更近,社会治理也会更顺利更成功。(董乔楠)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