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陕西商洛丹凤县相关部门强砍3万多棵树龄10年以上国槐树,当事人称未出示政策文件且无补偿。当地政府回应全国开展耕地复耕,重新要种粮食,政策中未提到赔偿。(11月10日 海峡都市报)
三万多颗国槐,占地面积之广,涉及群众人数之多,恐怕不难想象,而当地政府说砍就砍,没有任何的提前通知不说,事后更是没有任何的补偿,换做任何一个涉事群众,甚至是身外之人,都难以理解。而且就算当地要执行复垦耕地,也应该根据树的实际生长情况有序腾退,而不是“一刀切”式地拔苗砍树,强行毁林。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中特别强调,复垦耕地有“三个禁止”,其中之一就是严禁在林木生长期强行拔苗砍树,对于已经在耕地上种植成林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经济林果业应该采取对低产低质低效经济林果逐步淘汰的办法有序腾退。所以,实施复垦复耕不仅要依法依规、合情合理,更要从实际出发。
国家退林还耕的政策是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为了将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此次强坎事件,即使这些树木确实种植在已明确为耕地的土地上,确需退耕还林,当地领导干部也应依法依规认真研究之后再做处理,而不是一拍脑门的就把树砍掉,强硬而不从实际出发的决策,损害的不止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当地经济也不可谓不是一种损害。打着保护耕地的旗号,有悖上级政策,损害群众利益,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很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到了地方基层执行起来可能就“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执行力度过大或者是理解有偏差,都会造成民声载道,作为政策执行者,万不能执行强横,损害群众与政府的鱼水情。
这次事件也给广大基层干部敲响一记警钟,不仅要正确解读上级政策,更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敢担当善作为,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刘彩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