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把字贴在后背上,后面的人边行军边认字;到延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流行“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再到今天,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扎实推进,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补充,学习与力行同时抓,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党员干部要拧紧“思想阀”,力戒浮躁“顽疾”,结合第一批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找准思想上的疏堵漏洞,在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深挖理论“富矿”,保持勤学善思的心态和手不释卷的热情,把原著原文作为“枕边书”“案头卷”,一篇一篇读、一段一段学、一句一句悟,在“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过程中观其文、知其意、明其理”,在深学细照中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在学用结合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下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即使处在“西风凋碧树”这种无限惆怅,看不到希望的情景中,也能不移情,不坠志。
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理论学习常抓不懈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定海神针”,是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在理论学习面前有没有勤学善思精神,检验的是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端不端正问题,考验的是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强不强问题。理论学习最忌“一股脑”“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理论学习动真碰硬,不玩花架子、不搞假把式,党员干部须夯实思想政治基本功、上好理论知识必修课,对待理论知识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以韦编三绝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补齐短板、弥补弱项,学出成效悟出心得,真正将理论知识为我所用、指导实践。党员干部要把“吃得苦”作为成长路上的“磨刀石”,始终保持敢吃苦、会吃苦、能吃苦的决心,持续擦亮苦学理论的精神底色。
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如果缺乏思考,站不高、看不远、想不深、走不动,工作中只做“传菜工”“传话筒”,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受阻、停滞不前。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因此,党员干部需要善于思考,学会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大的格局来思考工作。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三种境界为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撰稿人:刘洋 单位:桐林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