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考验。“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生力军”,要时刻绷紧思想上的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在忧患中勇毅前行,走稳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心存忧患,警惕“精神懈怠”的思想,做“一事不解、寝食难安”的“行动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积极进取、担当作为。
心存忧患,葆有“能力不足”的恐慌,做“一日不书,百事荒芜”的“善学者”。“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新时代,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强化理论武装,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还要走进实践中去检验知识,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履职尽责。
心存忧患,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做“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实干家”。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历史。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贯穿于工作始终,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李再洪)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