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0分钟只能上厕所,不能进行户外活动,课间延堂等课间“圈养行为”剥夺了学生课间休息、玩耍、放松身心的权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课间圈养”不合情,有违生长发育规律。课间10分钟休息得不到保障,长期在室内久坐对学生身体心理影响巨大。课间10分钟的自由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
“课间圈养”不合理,不利保障学习效果。学生每天上课时间6到8小时,如果连课间休息10分钟都取消,学生学习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休息消化的时间,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
“课间圈养”不合规,违反教育相关规定。教育部明确颁布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学生的课间10分钟应由他们在不违规违纪的情况下自由支配。
当然,真正的把课间还给孩子关键是各方要相互配合、相向而行:校方积极履责,力争在安全与快乐之间寻找平衡点。家长方理性对待,将室外活动的可控风险视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遇事冷静,理性与校方实现家校配合,推进孩子课间活动落地。
小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不是碰不得的“瓷娃娃”。积极转变观念,各方都拿出更多诚意和行动孩子们才不会被不合理的规矩束缚,享受自由课间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人民政府 尹长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