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强调“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还是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我们所应持有的立场观点方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者,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智慧。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就能获得无穷无尽的智慧,获得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信任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善听民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善用民智,潜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中坚力量,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让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竭源泉,才能办好中国的事情,走好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历史实践证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人民都给予强烈的关注,也都想积极参与。他们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自然解决办法更灵活多样、行之有效。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党我军赢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理论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
虚心向群众学习。“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以“小学生”的姿态、虚怀若谷的心态倾听群众声音,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不断向群众学习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到群众中去。“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时“不接地气”。有的不愿与群众深入接触,搞“踩点”式调研,只看不问、走马观花;有的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搞“蜻蜓点水”式调研,奉行“拿来主义”、浅尝辄止……这样的调查研究,无法真正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党员干部要想获得真知灼见,就要真正走到群众当中去,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与群众做朋友。调查研究不是侦查探究,而是和群众一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俯下身子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消除与群众的距离感,获得群众的信任,使他们打消思想顾虑、畅所欲言,敢说实情、愿吐真情、积极建言献策,如此才能听到群众的真话、实话、心里话,才能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邰碑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