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神经末梢”。各地各部门完善基层党群体系,夯实治理能力,整合关键资源,为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党群体系建设,让基层治理“活”起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近年来,各级党组织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推动组织体系下延基层,着力构建起“三级书记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格局。组织体系下延基层,就是将党的建设与治理紧密结合,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深入实施“四抓两整治”行动,推动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在社区、街巷、小区、楼栋、院落全覆盖;通过组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专班,统筹“多网合一”力量,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通过整合力量资源,开展“1+N”联动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夯实治理能力发展,让基层治理“实”起来。推进治理能力下沉基层,关键是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治理能力与基层实际需求相匹配。要突出需求导向。着眼于基层治理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三访三问”(走访、回访、问效),持续强化“面对面”倾听民意、“点对点”解疑释惑、“实打实”解决难题,在服务群众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检验能力。要强化问题导向,围绕影响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聚焦信访突出问题、生态环保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为基层治理注入动力活力。
整合关键资源力量,让基层治理“强”起来。推进基层治理强化,根本是要聚焦关键资源、整合力量,让基层治理更具“战斗力”。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地缘、业缘、人缘等优势,科学合理调配下沉干部,避免“千人一面”。要深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建立下沉干部“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开展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实现组织、力量、资源等向基层下沉。要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党群活动的大平台,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李再洪)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