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基层干部要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对标问题,找准症结,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答好产业发展的“选择题”。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增强乡村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发展好乡村产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农”工作的全局,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特色。基层干部要立足现有资源和自然条件,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菜则菜”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农业产业,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要坚持市场导向,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要顺应市场需求,顺应发展趋势,加强区域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要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习俗、地理位置等特色产业基础条件,打造特色农业产业。
答好资源利用的“填空题”。让乡村资源活起来、用起来、转起来,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只有盘活土地、山林、水利等资源,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集体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要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原则,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资源,吸引更多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答好人民至上的“问答题”。乡村振兴,环境是基础,“颜值”是关键。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好“五清一改”攻坚战,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积极推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行动,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环境治理行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共同参与的方式,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李再洪)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