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审视,“四下基层”不仅内蕴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而且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思想智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气韵。可以说,“四下基层”在工作理念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所展现出的为民情怀、求是态度、实干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彼此契合、相互贯通。正因如此,才使得这项为民利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能够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发展。(来源于《光明日报》)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集大成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时,通过不断地进步,引领着新中国一步一走向强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在现阶段,面临世界重大变革,如何守住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四下基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方式;更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结合,怎样铸就民族文化自信,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主悠久文化的相辅相成。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契合。马克思主义主张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中华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天道为准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融天道与人道为一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道德观上,马克思主义要求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中华文化倡导“人心和善”的理念,弘扬仁爱精神,从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养浩然之气,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激活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中华文化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使中华文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了国人对大同社会的憧憬和追求,前仆后继为崇高理想而奋斗。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立不住、站不稳、行不远;失去文化主体性的民族,常常湮没于历史烟云。”“四下基层”将科学指引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相结合,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四下基层”使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得以继承,有力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向新的胜利。
四川省遂宁市东禅中学 鲍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