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科技金融改革过程中注重要素融合和市场机制建设,通过发挥金融投资功能、整合创新资源要素、加强服务品牌创建和强化数字运用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新形象。
金融,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金融运作与否,关乎到经济建设与发展,关乎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运用好科技金融,经济发展就会在健康轨道上运行,就会让企业受益,人民群众获益。
统计显示,2023年以来,山东共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省级风险补偿1700余万元,累计撬动贷款360多亿元,服务企业5400余家,为近1700家企业发放利息补贴1.39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0%。
加强政策联动和统筹,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2023年9月,山东出台《关于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今年5月又发布了《山东省省级“拨投结合”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若干细则,进一步细化了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工作的落地措施。同时,山东正探索“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新型支持方式,确保每年对早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比例不低于30%,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多样化的科技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在山东形成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投资、增信平台等多方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格局。目前,“科融信”平台已入驻企业近1.1万家、金融机构80余家,累计为近1200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65.7亿元,帮助5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纯信用贷款超过48亿元。
强化数字引领,疏通“造血功能”。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活了,经济发展就会稳步前行。山东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挖掘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价值,为企业融资提供精准支持。通过打通互联网、政府和行业数据壁垒,构建以各类创新元素为关键变量的科技型企业授信模型,科学评估企业的科研要素和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增信评级服务,使得企业的“科技报表”成为金融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助力企业实现“本领”成本钱、“知产”变资产。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企业。在科技金融领域,山东一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保障格局。通过完善分险模式、丰富分险工具、强化多元保障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风险负担;另一方面,发挥金融投资功能,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引进金融投资机构、行业部门等参与科技项目遴选,通过创新竞技行动、高层次人才大赛等活动推进金企双向高效对接。截至目前,通过各类赛事,累计促成融资近110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此外,山东
山东积极整合创新资源要素,建设科技大市场,定期发布“山东好成果”,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企业孵化、融资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对接金融机构,系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评价、运用转化、产业化。据了解山东已完善“165”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即“贯穿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个金融服务体系,“增信、投资、贷款、保险、担保、培育”6个环节,“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5个品牌。在山东科技与金融资源的充分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文|沈宏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