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中“刻舟求剑”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这一典故所揭示的因循守旧、拘泥成法而不知变通的道理,对于党员干部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党员干部切不可做“刻舟求剑人”。
破除思维定式,以创新思维谋发展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如果党员干部抱持着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不放,就如同“刻舟求剑”中的楚人,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过去有效的工作模式,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可能不再适用。比如,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以往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如今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利益诉求也更加复杂。若仍用老一套方式,不仅难以满足群众期望,还可能引发矛盾。党员干部应积极破除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一方面,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时,不能局限于传统产业,应积极探索新兴产业模式,像一些地方利用当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与电商融合的新路径,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创新过程难免会遇到挫折,不能因一次失败就畏缩不前,而应把失败当作成长的阶梯,不断优化创新举措。
紧跟时代步伐,以敏锐眼光抓机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的发展潮流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水,机遇稍纵即逝。“刻舟求剑”的楚人之所以找不到剑,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船在移动,而江水也在流动。党员干部若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就会错失推动事业进步的良机。当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发展迅猛,带来了诸多新机遇。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时代前沿动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研究。例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一些具有敏锐眼光的干部看到了直播带货的潜力,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直播培训,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打开了增收新局面。同时,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党员干部也要迅速反应,找准本地本部门发展的契合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找准方向,赢得先机。
深入调查研究,以务实作风解难题
“刻舟求剑”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行动,没有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实际情况,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陷入“刻舟求剑”式的困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解决民生问题时,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凭想象决策,而要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他们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只有掌握了真实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对策建议,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只有坚决不当“刻舟求剑人”,以创新思维谋发展、以敏锐眼光抓机遇、以务实作风解难题,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四川省大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蒲勋)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