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多地爆发的山火持续肆虐,截至 3 月 27 日 21 时,已造成 28 人死亡、32 人受伤,这场灾难引发了全球关注。与此同时,人们不禁将其与 2022 年的重庆山火进行对比,两场山火,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与结果,背后反映出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2022 年,重庆遭遇极端高温和干旱,山火突如其来。面对陡峭地形,直升机作业受限,然而,重庆军民迅速行动,超 2000 名摩托车骑手组建 “摩托大军”,穿梭在 70 度陡坡,运输物资超 50 吨。志愿者与消防员并肩作战,通过 “卫星监测 + 无人机巡航 + 社区联防” 体系,结合众多林火视频监控点,精准预警,高效灭火,仅用 8 天便扑灭山火,且实现零伤亡,堪称奇迹。
反观此次韩国山火,尽管投入 43 架直升机,却因强风(瞬时风速达 15 米 / 秒)无法起飞,消防车也因崎岖地形难以靠近火场。政府虽调派 1.3 万人扑救,但火势依旧以每小时 8 - 10 公里的速度蔓延,最终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 3.6 万公顷山林被毁,成为韩国史上最严重山火。韩国防灾体系的预警滞后、预算削减、红外监测设备覆盖率不足等问题暴露无遗,救援效率大打折扣。
在组织协调方面,重庆山火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动员多方力量,应急管理部统筹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千余名专业消防员跨省支援,军民一心,配合默契。而韩国在山火初期,地方政府与中央协调迟滞,灭火指令难以有效执行,官僚扯皮现象延误救援,甚至出现直升机坠毁导致救援人员死亡的悲剧。
从国际舆论角度看,重庆山火救援时,外国网友盛赞中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团结,美国网友也曾感慨若美国有中国一半行动力,火势不会失控。可韩国网民却曾嘲讽中国 “用摩托车救火原始”。如今韩国山火爆发,其过度依赖 “高科技符号”,忽视地形与人力协作的局限尽显,当初的嘲笑如今成了 “回旋镖”,引发网友对其 “唯技术论” 的反思。
韩国山火与重庆山火的对比,是救援效率的差异,更是社会治理模式、应急理念的缩影。它警示各国,面对自然灾害,唯有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将科技与人力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守护生命与家园。(镇远县蕉溪镇人民政府 吴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