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意见》的出台,犹如一盏明灯,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淬炼履职硬本领,筑牢高效服务根基。只有具备过硬本领,才能在打破壁垒、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坚实保障。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执行者”和群众服务的“排头兵”,必须以能力提升回应时代要求。要构建“三维学习体系”:在政治维度上,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战略同频共振,确保工作方向不偏航;在业务维度上,既要精研本领域政策法规,又要跨界学习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等新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在实践维度上,建立“案例复盘”机制,定期剖析典型事项的办理过程,从超时办件中找漏洞,从群众差评中补短板,把每个失误都转化为能力提升的阶梯。
锻造流程金钥匙,打通高效服务梗阻。“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墙”“数据孤岛”,构建全链条服务闭环。党员干部要当好“流程优化师”:一方面,推行“清单化管理+动态化更新”,对照国家总体清单和年度重点事项,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办理时限、材料标准,对跨部门事项,绘制“办事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看得懂、少跑腿。另一方面,善用“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企业开办中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发放”,在社保转移中推动“跨省通办、秒批秒办”,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绿色通道”,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让“一件事”真正实现“一次办”。
厚植为民真情怀,校准高效服务坐标。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为民办事”的初心化为“办就办好”的行动自觉。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主动倾听群众诉求的积极态度,更要具备精准解决群众问题的实际能力。一方面,要主动“沉”下去,通过实地走访、社区调研、线上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反馈,确保对群众的需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明确责任分工,限时解决。要以“马上就办”的效率,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每月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高频事项全流程,设身处地感受痛点堵点,以“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的热忱,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党群连心的纽带。
“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员干部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能力提升上“下真功”、在流程优化上“出实招”、在服务群众上“用真情”,才能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大英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 罗心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