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中央八项规定犹如一座灯塔,为党风廉政建设与工作作风转变指明方向。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其以雷霆之势扫作风之弊、除行为之垢,成为重塑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力量,在推动正风肃纪和工作作风转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窗口工作人员是面对群众最多的地方,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名片。
当前,一些窗口单位在服务群众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有的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对群众诉求敷衍应付;有的业务不精,让群众来回跑腿;还有的办事拖沓,把"马上办"变成"等着办"。某地社保窗口要求群众提供7种重复证明才能办理业务;个别办事大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本上、挂在嘴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这些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决纠治。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服务意识的缺失。有的工作人员坐等群众上门咨询,不愿主动引导;有的办理业务“照本宣科”,不懂灵活变通;还有的解决问题“挑肥拣瘦”,专拣容易的办。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令人欣慰的是,在作风建设持续推进下,为民服务的新风尚正在窗口单位形成。越来越多的窗口工作人员主动优化服务:社保专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市场监管窗口开展“延时服务”方便企业办事;户籍民警利用午休时间为上班族办理业务。政务中心设立“一站式问题解决”窗口,专门解决群众的“疑难杂症”;推行“领导坐班”制度,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还有的地方建立“好差评”系统,把评判权真正交给群众。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感受到了服务的温度。
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必须出实招、见实效。一是要在“便民”上下功夫,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理流程,推行“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二是要在“专业”上做文章,加强业务培训,做到“一口清”问不倒"。三是要在“暖心”上求突破,主动提供帮办代办、预约办理、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
窗口单位要建立服务规范,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严肃处理。服务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窗口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每一位办事群众都当作亲人来对待。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服务,用我们的“专业度”换取群众的“满意度”。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引来真正的正风肃纪转变。
作者:李德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