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干部履职尽责考核,建立不胜任退出机制,管理人员“全员起立,双向选择”、带指标竞聘上岗。2022年开展的“双向选择”竞聘中,有2名一、二级经理低聘到下一级岗位,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比例14.29%;打破资历、身份等限制,将年轻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培养和锻炼,安排21名年轻干部参与技术改造,选拔11名年轻干部到工程技术等级序列岗位任职;加强党群与行政岗位、工程技术与行政管理岗位“双向”交流,使年轻干部在交流中接受锤炼、增长才干。原无缝钢管厂热轧作业区主管工程师孟凡磊一直扎根在基层,不断在岗位上创造新业绩。2022年12月,他凭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走上无缝钢管厂设备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岗位,在他的带领下,该作业区在总厂开展的“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改革创新、修旧利废等系列举措取得可喜成果。
搭建年轻职工成长平台,让有能力的年轻职工得到锻炼、有机会施展才能,激发年轻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目前,该厂一级经理岗位中,“85后”占比达25%。“85后”刘思洋凭借出众的管理能力和过硬的技术本领脱颖而出,成功竞聘到小型线主任岗位。在他的带领下,小型生产线大力推进合金减量化项目,大幅降低坯料合金成本。今年一季度,小型线加工成本实现三连降,同比降低129%,通过推行优化工艺、提高设备精度等措施,成材率同比提高1.0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3月份产量超历史最好水平。
推进共建共享,激活内生动力
让创造价值者体现自身价值,让创造利润者共享企业红利。
开展“管理降本、人人降本、极限降本”活动,实施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仅在2022年开展的“管理降本、人人降本和极限降本”活动中,该厂发放的增效奖励就达到68万元。随着系列降本活动的深入开展,“精打细算、降本增效”的理念在大型总厂深入人心。“大家都比着干,看谁创造的价值更多。”轨梁分厂生产作业区轧钢工邵红先说。积极参与降本活动让职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奖励,激励着职工千方百计寻找降本增效点。
实行工资总额承包,提高职工收入,让职工分享发展红利。轨梁分厂优化组合机床、端部淬火、成品装车岗位工作界面,实现岗位人员多劳多得。组合机床职工杜维坤高兴地说,“自从实行工资总承包以来,我每天上班的劲头儿特别足。虽然工作量比以前多,但工资也比以前多了,付出是有回报的。”他发现身边工友的精气神都明显不一样了,“干活的时候大家像比赛似的,生怕被落下。”
发挥岗位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利用“e考核”平台建立厂自动考核体系,坚持量化公开,逐层分解,实现岗位绩效目视化。各分厂、产线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契约化或业绩考核等多元化的方式,完善分配制度。
——轧辊作业区突出业绩导向,实施计件工资制,通过“效益联动、效率调节、水平调控”激发职工动力。与去年同期相比,该作业区人均加工能力大幅提升。
——小型生产线实行市场化分配,将职工绩效与产量等指标挂钩,体现多劳多得,极大地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轨梁分厂实行“四位一体”绩效分配机制,在“e考核”的基础上开展竞赛,并加入换辊时间、开轧调整时间、小时产能等竞争指标,采取正激励为主的手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同岗位绩效差距最大达到3000元。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质量成本变革
改革,不仅仅是让体制机制焕发生机的“良药”,更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以探伤专家马东为代表的科技人员,持续对钢轨超声波探伤检测设备进行改进,实现钢轨超声波探伤系统全数字化,各项技术检测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轨底涡流检测技术,填补该领域行业空白,在鞍钢内部实现技术输出;
“邢尚武技能大师工作站”大幅压缩轨梁产线换型时间,减少换辊后的调整用坯,提升全线作业效率……
两年来,大型总厂强化技术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设立课题、揭榜攻关,先后完成万能轧机“2+1”工艺改造及全万能工艺开发、钢轨残余应力攻关等15个项目,申报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专有技术12项。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该厂积极实施系统降本,在全厂范围内建立成本模型,形成总厂、分厂、作业区纵向,部门与部门横向之间的系统联动,制定总厂、分厂、作业区三级共400项扭亏增盈措施,项目与绩效挂钩、与干部使用评价挂钩,确保取得实效。轨梁分厂采用加热炉更换高效换热器、对炉体内壁实施黑体喷涂等改进措施,综合能耗大幅下降,吨钢成本降低;小型产线以行业先进为标杆,重点在提高负差利用率方面下功夫,成材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大型总厂用行动证明改革决心,用业绩印证改革成效。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该厂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强身健体,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贡献“大型力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