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吴清采写
编者按/ 阿里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巨头之一。成立20多年来,创业团队人数从18人,发展到目前员工总数突破20万人。近期,阿里启动了其历史上最重大的组织变革。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5月18日,阿里宣布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组建完成并公布“上市时间表”。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元老级企业,无论是在电商、云计算、金融科技业务,还是组织变革等领域,其举动、变革一直有着风向标的意义,阿里的中台搭建等变革举措都曾引发行业的迅速效仿。
阿里方面宣称此次组织变革非常重要,且具有战略意义。从“1+6+N”到拆建中台再到敏捷组织,阿里这一系列变革的实质是什么?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是什么让阿里变革如此迫切?又有哪些值得业内外借鉴参考?本期商业案例,《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了此次组织变革的来龙去脉。
1.组织变革
“1+6+N”组织变革背后
阿里正在进行着“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其力度之大、动作之快令外界错愕。
今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其中,“1”是阿里巴巴集团;“6”是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阿里的六大板块业务;“N”为高鑫零售、银泰商业、阿里健康、盒马、夸克等其他重要业务。
阿里称此举是为了让各项业务决策链路变短、更加敏捷,从而更好地抓住各自市场和行业机遇,进一步释放股东价值。接近阿里巴巴的观察人士认为,实际从阿里巴巴2020年以来,在内部推行经营责任制治理思路就能看到此次拆分的端倪。为了这一组织变革能够付诸实现,张勇早早提出布局多元化治理。
具体到业务层面,彼时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谈到经营责任制的转变时表示,“本质区别是盒马希望更加独立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完全做一个市场主体,要自己良性健康发展,要自己具备造血功能。”现在回头看,这种经营逻辑的转变与盒马目前具备独立冲刺上市的能力显然不无关系。
回顾阿里成长史,一系列的变革动作也很醒目:从2015年推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到2019年颁布“新六脉神剑”,再到2020年倡行打造敏捷组织,推行经营责任制,都为当下的“1+6+N”的组织变革打下了基础。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互联网平台组织在形成稳定的规模效应以后,容易形成规模庞大的生态,并派生出多条业务线。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组织体系庞大带来的不灵活或者惯性,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官僚主义”和组织固化、交易成本增加等“大企业病”。
“因此,面对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企业各业务条线因为发生发展时间的先后和市场竞争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需的发展资源都不一样。”崔丽丽表示,如果需要进一步做大,拆分后主营业务界定更清晰,对接外部合作资源各方面都更简单,相对更便捷。拆分后阿里集团类似于控股集团公司,业务板块在主营业务上是独立的。
5月18日,阿里宣布六个分拆板块的董事会组建完成,并宣布了具体的上市时间表:阿里云智能集团未来12个月分拆独立走向上市,盒马6~12个月内完成上市流程,菜鸟一年半内完成上市,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
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六大业务集团的CEO在各自董事会的领导下,对各自的经营结果和合规性负责。除淘天(淘宝天猫)集团仍将继续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控股外,另五家业务集团均可灵活地筹集外部资金,并可寻求单独上市。
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前些年,阿里等互联网大厂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通过各业务板块的分拆上市,能让各业务运作更加透明和规范。
这些年来,作为阿里业务基座电商的淘天集团一直扮演着“赚钱养家”的角色,是阿里最主要的现金流和利润来源,该业务集团在2023财年就为阿里巴巴贡献了23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不仅为阿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也为其他业务试错和非常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因此,业内认为,各业务的分拆解耦,首先是给淘天集团松绑,可以让其集中精力应对来自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等的竞争,在即将到来的“6·18”PK战中,“财富自由”的淘天无疑也将走得更笃定。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发展,阿里很多业务板块已实现盈利或在盈利边缘,“独立”的时机已到。目前,阿里云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云服务供应商,也是国内首家实现盈利的云厂商,但运营商云、华为云等竞争对手追击的步伐正在迫近;2016年成立的盒马已实现盈利,进入发展新阶段,不过生鲜电商市场竞争依然焦灼;菜鸟集团2023 财年营收556.81亿元,同比增 加21%,是当前增速最快的业务部门,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1%,距离扭亏只差临门一脚,有望成为此次变革中率先上市的业务集团。
不过,分拆不意味着分家,董事会名单已透露此次变革的考量:六大业务集团独立,但彼此间仍将有效协同,如戴珊在担任淘天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的同时,还担任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和菜鸟董事;蒋凡不仅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还是淘天和菜鸟董事。
从官宣“1+6+N”改革计划,不到两个月便宣布分拆板块的董事会搭建完成及公布上市时间表,是什么让阿里的变革如此的急切?
从刚公布的财报上看,阿里业绩表现还不错,也不缺钱。财报显示,阿里2023财年实现营收8686.87亿元,净利润655.73亿元,同比增长39%。因此,此次组织变革也更多被认为,是阿里着眼于未来的主动式变革。
虽然最新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阿里显然有着更为现实的竞争压力和更强的危机感。根据企业各自发布的财报,阿里2023财年营收增长2%,其中中国零售商业板块(淘宝+天猫)收入则下滑了2%。而同期京东的增速是9.95%,拼多多则经历了前些年连续100%的快速增长后,2022年依然增长了38.97%,抖音电商则实现了近80%的增长。
“新生的平台成长性肯定是比较好的。而对于已经运行了20年上下的电商平台而言,企业的活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崔丽丽表示。
除了现实竞争压力和未来的战略发展,阿里此次组织变革可能还有资本市场的考量。一位资本市场投资人士告诉记者,阿里目前的股票市值相比2020年高峰时已缩水大半,除了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投资者眼里的阿里还主要是电商零售平台,近几年电商业务增长放缓拖累了阿里整体的股价表现。实际上,这些年阿里的云计算、菜鸟物流、盒马等业务成长性好,发展也很快,却被电商“掩盖”了光芒,分拆上市可以让资本市场重估和发现这些业务板块的价值,更好融资的同时,提高整体估值和市值水平。
2.拆建中台
从搭到拆的中台之变
“阿里摸着石头过河,同行摸着阿里过河”,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标杆性企业,无论是在电商、云计算、金融科技,还是组织变革等领域,阿里的很多举措都成为了行业风向标,往往会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及跟进效仿。
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中台理念。阿里2015年年底宣布“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转型。彼时张勇主持成立了中台事业群,包括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一把手推进,直接向CTO汇报,集团重视和资源倾斜可见一斑。
不同于传统的按职能划分部门和事业部制,中台被视为传统企业架构的一次进化,它把数据运营和产品技术的力量剥离出来,给前台业务提供服务。“其实质是把业务模块、代码、数据等能共通的资源,拿来复用,减少重复劳动。”曾参与数据中台建设的卢鑫(化名)对记者表示,这和数字化时代融通共享、提效降本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引发了业内外大量效仿。
不仅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搭建中台,也在全行业引发了一大波跟风浪潮。
正式推出中台战略前,阿里就已在业务和数据的集成上摸索了七年,有“共享业务事业部”帮助各业务融入整个阿里生态,也有“数据平台部”开始用海量的数据来进行千人千面的智能化推荐等。而且阿里的To C的业务在用户数据上有共通性,各部门愿意共享,共享效用也突出。
数据中台发挥作用最为典型的是盒马。比如在开店选址上,盒马先划定范围,中台将选址点区域方圆5公里内使用如淘宝、支付宝、饿了么、高德等用户的画像和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盒马再去评估潜在用户的消费意向,来给选址决策提供参考,并优化店内上架商品类型和数量。通过此举,盒马的进店人数和消费数据得以提升;反过来,通过盒马店里的消费行为,进一步优化用户的数据及画像,并为其他业务板块提供辅助支持,从而进入良性互动循环。
有数据显示,中台运行后,新业务上线时间缩短,阿里的数据存储量提升了6倍,成本节约6亿元。“阿里中台策略的成功,得益于阿里有商业、物流、娱乐、云计算等丰富的业务和数据基础,有技术和预算,同时业务相关度高、有整合需求,且有一把手着力推动。”卢鑫表示。
不过,随着旗下各业务板块的发展膨胀,包括阿里在内的头部公司,也有了把中台做薄的举措。
从2020年开始,阿里便开始在内部摊薄中台。目前阿里部分数据中台已经取消了与横向部门和纵向集团间的例会,只汇报给业务负责人,业务中台并入淘天集团。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