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确保这场盛会的顺利召开,亚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亚运会志愿者培训是确保志愿者具备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包括文化礼仪、沟通技巧、岗位技能和安全防范等方面。
为进一步做好赛事志愿者服务工作,为亚运赛事提供更优质服务,在杭州亚组委指导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一安带领团队整合杭电在计算机、AI技术以及语言和跨文化教学改革上的资源,根据亚运会志愿者培训需求,研发打造了“亚运赛事国际志愿者语言与跨文化交际培训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各位同学,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亚运赛事国际志愿者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虚拟仿真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传授志愿者在亚运赛事中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而开发的。”近日,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语虚拟仿真和智能评估中心,实验平台开发团队负责人王一安正在为亚运会赛会志愿者们介绍平台使用方法,“请大家戴上VR眼镜,我将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亚运会击剑赛事,以及与外国运动员的跨文化交流。”
王一安的亚运故事始于三年前。
“本届亚运会,杭电将承办杭州亚运会击剑比赛,因此,2020年,学校派我到杭州亚组委外联部挂职一年。我与亚运的缘分由此开启,并持续了三年。”王一安说。
同年4月,王一安开始带领团队对“亚运赛事国际志愿者语言与跨文化交际培训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开发。经过一年的努力,平台顺利搭建运行。
王一安表示,开发这个虚拟仿真实验的初衷基于两点:一是考虑到亚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量大、任务重,传统的、面对面的志愿者培训方式时间长、成本高;二是在交流中发现,新一代志愿者更喜欢虚拟的、游戏式的、线上的培训方式。
“希望通过平台的开发,能够让志愿者实现远程沉浸式培训,在练习过程中对击剑规则有更多的了解。同时,提高其将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以及在国际赛事中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群体交往、处理跨文化冲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王一安说。
杭电是一所在电子信息上有着鲜明特色的高校。因此在平台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将3D建模技术、AI智能语音评测、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充分融入实验中,共设置了五个关口,整个过程像打游戏闯关一样,逼真、高效且富有趣味性。
据了解,整个体验过程全英文进行,前两个关口帮助志愿者了解击剑比赛的规则和术语;第三个关口是让志愿者学习杭州亚运会的相关知识以及杭州的城市文化;后两个关口是让志愿者了解如何与外国运动员、外国裁判进行跨文化沟通。
2021年9月,该平台已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上线,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志愿者只需注册登录就能开展培训。“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来到杭电外语虚拟仿真和智能评估中心,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王一安介绍,在亚组委内部完成测试后,该平台已纳入亚运国际礼宾和语言服务志愿者培训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应用,让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服务情境等都实现了高度仿真。通过系统平台,志愿者们可以参与到一个高度拟真的亚运会击剑赛事及跨文化交际的场景中,一步步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从而提升亚运会知识、击剑知识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真实体验在亚运会期间、在杭电校园内的跨文化交际情境。
据了解,该平台所有实训数据均可通过AI智能语音评测系统进行实时评测,并为每位志愿者形成学习档案。王一安表示,全国的亚运会赛会志愿者都能免费使用这一平台进行自主语言培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情境应用环节,对所有比赛的志愿者培训都适用。
目前,王一安在杭电亚运场馆运行办公室承担语言主管的工作。“亚运的脚步日渐临近,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志愿者。同时,也欢迎大家来杭电观看击剑比赛,相信我们将会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绝伦的亚运盛会。”王一安说。(方彭依梦)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兼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