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桐昆拥有3个直属厂区,21个分厂车间,791条生产线,过往都是信息孤岛,管控难度大。
桐昆引入联想等供应商,将传感器一路装到生产线上,实时收集各类数据,如开关开闭合、机器设备使用时长等,连接关键工艺数据采集点位数超150 万个,又搭建工业互联网,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全局可视,服务于多厂区异地管理。
陈蕾公开称,“桐昆云”可辐射至下游纺织企业,本要人工来判断解决的问题,可交给数字监控平台,计划将智能化延伸至物流、采购、包装等板块。
陈蕾上位,其丈夫徐奇鹏也升任桐昆副总裁。
徐比陈蕾大一岁,本科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学习市场营销,2021年7月起,任桐昆股份总裁助理。
同时,桐昆股份新一届董事会全面年轻化,多位董事都在1970年后出生,其中陈晖(陈蕾堂弟)、沈祺超,两位都是90后。
年轻化的管理层,有望为桐昆注入更多活力,不过,印尼项目的重大决策,大概率只能由陈士良亲自拍板。
父辈铺路
桐昆能成千亿级企业,离不开陈蕾父亲的艰辛打拼。
其前身,是浙江桐乡化学纤维厂,1991年陷入经营困境,时年28岁的陈士良,临危受命,接手创业。
1992年开始,他从江苏昆山等地,引进三条涤纶纺丝线,开始走向规模化运营。为表感恩,他将公司更名为“桐昆”。
难得的是,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他逆势而上,启动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熔体直纺项目,年产能40万吨。
次年,桐昆一举登顶,以150万吨的总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商。
2011,桐昆股份在上交所挂牌,当年,总资产过100亿。
其后,桐昆拓展石化上游业务,收购20%浙江石化股权;又投产绿色智能化纤项目,结束国外“卡脖子”的历史。
2022胡润“中国500强”榜单上,桐昆股份排名第397位,陈个人以95亿元的身家,位列胡润榜单的第663名。
多年打拼,陈士良的事业,不限于石油炼化、PTA、聚酯、涤纶长丝、新材料,同时涉足物流、房地产、投资等多元化业务。
天眼查显示,陈士良主要以“桐昆控股”为载体,控制桐昆股份19.28%的股权,其合计控制的投票权,超过38%。
桐昆控股旗下,则又有地产、小额信贷、股权投资等多元业务,甚至持有嘉兴银行7.39%的股权。
6月初,陈士良控制的磊鑫实业,宣布增持桐昆,表态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以示对公司以及印尼项目的信心。
路已铺好,能否顺利推进,实现桐昆突局,就要看陈蕾一代的能力和造化了。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兼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