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浙江桐乡,有着“涤纶长丝产能产量居全球之首”之称的国内化纤民营巨头,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昆股份,601233.sh)召开了今年首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议案。
据此前公告,该项目总投资86.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5亿元(截至7月16日发稿时汇率),以实现延伸产业链,保障原料供应。
6月21日,创始人陈士良卸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交到女儿陈蕾手上,但其仍担任桐昆股份控股股东桐昆控股集团董事长。
“二代”陈蕾接棒时,桐昆股份正面临业绩连续下滑的难题。如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扩产导致过剩危机,桐昆股份却选择斥巨资押注印尼市场,计划打通全产业链来降本增效,如此野心能实现吗?
桐昆股份豪赌印尼市场
7月12日,桐昆股份召开年内首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印尼北加的炼化项目议案。公司此前公告显示,这项总投资86.24亿美元的项目是为了延伸产业链,保障原料供应,防止油价波动吞噬盈利。
这项打通全产业链的巨额投资项目并不是桐昆单独完成。6月27日,桐昆股份联手同在桐乡的新凤鸣,以及上海青翃,共同启动在印尼北加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该项目计划年产成品油430万吨、对二甲苯485万吨,以及聚乙烯、eva等其他产品,建设期为4年,投资建成后,原油年加工量将达到1600万吨/年。按照预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104.4亿美元,年均税后利润13.28亿美元。
根据协议,印尼项目按照合资计划,三家股东需出资26亿美元,再借贷60亿美元。股权穿透后,桐昆在项目实际持股45.9%,占比最高,作为主要出资人,其必须拿出资本金12亿美元,对应承债27.5亿美元,合计掏出约285亿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桐昆股份的净资产仅350亿左右。这次出师印尼,桐昆股份几乎是押上了全部身家。如果完成一体化布局,其营收和资产规模将不可同日而语。
据潮新闻,桐昆股份的前身桐乡县化学纤维厂1981年成立,1990年工厂陷入困境,成为整个浙江省化纤纺丝行业规模效益倒数第一的企业。1991年,当地政府一纸“命令”,原凤鸣化纤厂副厂长陈士良出任桐乡化纤厂厂长,当时总资产不到500万元的桐乡化纤厂已经资不抵债近100万元。
1992年,陈士良与管理团队理顺发展思路,“借船出海”,开启从丙纶到涤纶的市场转型。1995年,桐昆营业收入跃升桐乡第一。1997年,桐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逆势而起,以低成本优势完成一系列规模扩张,涤纶长丝产量跃居国内第一。1999年,桐昆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正式更名“桐昆集团”。2011年5月,桐昆股份上市,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2022胡润“中国500强”榜单上,桐昆股份排名第397位,陈个人以95亿元的身家,位列胡润榜单的第663名。
目前,桐昆控股集团总资产超1000亿元,下辖80多家控股企业,员工超3.3万人,涤纶长丝产量居全球之首。集团位列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6位,浙商全国500强第29位。桐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桐昆股份资产占桐昆控股集团总资产的90%。
陈蕾十三年历练
据潮新闻此前报道,陈蕾为陈士良之女,1987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0年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获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她于2010年11月起就职于桐昆集团,从董事长秘书做起,在仓库、车间、财务部任过职,后赴香港分公司历练,2020年回集团总部,曾任董事长助理、副董事长,直到2023年6月出任董事长兼总裁。
陈蕾从小生长在勇于拼搏的浙商之家,深受熏陶,早就对家族生意了熟于心。
据“桐乡发布”报道,陈蕾从记事开始,父亲陈士良就一直是忙碌的创业者。“小时候,父亲真的特别特别忙。遇上车间技改常常要忙到凌晨三四点才回来,睡不过两三个小时,匆匆扒口早饭,又出门上班去了。”
她第一次去纺丝车间参观,车间温度很高,大伙儿虽然干得满头大汗,却听不到抱怨声;跟着父亲参加集团年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心潮澎湃……对于父辈的点滴经历,陈蕾如数家珍。
从学生时代开始,父亲就会有意无意地和陈蕾一起探讨企业的发展。“但是即便如此,父亲也没有磨灭过我的其他可能性。”她坦言,其实出国深造一开始想学的是建筑设计,但当认真思考未来规划以及听取家人意见后,还是选择了管理相关的专业。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兼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